收藏界的70后——黄晓辉
嫁妆瓶
“嫁妆瓶按大小可分为300件(大约60±3厘米)、150件(大约42±2厘米)、100件(大约33±2厘米)等几种形式。按色彩分可分为青花、青花加彩、粉彩等几种形式。与之相关的嫁妆最常见的摆法为:一对嫁妆瓶中间放一面镜子;一对帽筒中间放一个座钟,均被摆放在木箱上,象征平静的生活。有些富裕家庭也有的陪送茶叶罐、将军罐等等。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的乾隆年间。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嫁妆瓶成为寻常百姓娶妻嫁女的必备之物。嫁妆瓶到了民国初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代表时代的一种风尚。表达了人们对新人的祝福,象征平静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清朝早期到民国的嫁妆瓶,从山水花卉到各种动植物的笔筒、帽筒、水盂……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瓷器,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图案题材丰富,构图简洁舒展,画风朴实大方,青花瓷或浓重鲜艳或淡雅明丽,粉彩瓷或艳丽雅静或生动活泼,令人爱不释手。这就是通辽人黄晓辉花了12年时间收藏的心头爱——瓷器藏品。
积累收藏经磨练“淘瓷”路上提升眼力
70后的黄晓辉是中国联通通辽市分公司的一名员工,他收藏瓷器已有12年。说起这些年的收藏经历,他告诉记者:“瓷器一直是文玩收藏市场的重要一项,收藏瓷器也是收藏中国古老的文化。从我入行以来,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中,向资深藏家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辨别、鉴赏方法和对古瓷艺术性的个人认识。”
2004年,喜欢瓷器的黄晓辉开始步入收藏之路,他从不懂到懂,逐渐成了“行家”。“瓷器的真伪很难辨别,仿品特别多,一旦入了门,研究透了,就像和古人对话一样,得到的不仅是收藏中的快乐,特别长知识。”黄晓辉告诉记者,为了淘到心爱的藏品,不但要到通辽各个旗县去“淘宝”,还要经常去长春,沈阳、北京等古玩市场取经,每到一个地方必到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在采访中,黄晓辉回忆起自己刚开始接触陶瓷收藏时的经历,觉得自己当时在所谓的“专家”身上吃了不少亏。“那时候,由于自己对于陶瓷本身并不太了解,买到个仿品,吃过亏,但也通过手中的仿品学到了如何辨别真伪,如果没有仿品也不会炼就火眼金睛。”随着收藏阅历的增长,黄晓辉见过和接触的陶瓷藏品也越来越多,他的眼力也随之逐渐提高。
如今的黄晓辉,不仅成为通辽市第三届十大收藏家之一,还担任着通辽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通辽市古玩商会理事、《科尔沁收藏》编委等职务,也是中级文物鉴定师。12年来,他收藏嫁妆瓶20余对,笔筒100余支、帽筒10余对、水盂、印泥盒等20余个。加上其他类瓷器共收藏200余件。
上一篇: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逐渐被认识到
下一篇: 民间母子俩的陶瓷收藏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