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代酒器的通称。但是“青瓷莲花尊”造型硕大,纹饰精美,绝不是简单的盛酒器。“青瓷莲花尊”腹部堆塑了一周覆莲瓣,中部模印两周忍冬花,耳间模印四组宝相花,足外堆塑多瓣覆莲。莲花是佛门圣花,忍冬花、宝相花也都与佛教有关。这表明,“青瓷莲花尊”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是当时对佛教崇拜的标志物。“青瓷莲花尊”是国之瑰宝,也是淄川寨里窑青瓷艺术水平的代表,这件“青瓷莲花尊”的出土,再次佐证了淄川寨里窑曾经生产青瓷的历史。
青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上品,釉色青碧,可与翠玉媲美,给人一种脱俗的素雅之感,人们常用“千峰翠色”来形容青瓷釉色之美。中国历代被称为缥瓷、艾青、翠青、粉青等名品都属于青瓷。唐朝的越窑、宋朝的龙泉窑、官窑、汝窑等,都是烧制青瓷的古窑。早于这些名窑数百年的淄川寨里古窑,当年的制作青瓷的工艺技术可以与这些名古窑相媲美,龙泉出土的“青瓷莲花尊”就是例证。
1982年9月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在《北朝的瓷业》一节中写道:山东省淄博寨里窑是目前唯一已知的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产地之一,年代为北齐时期。它发展较早,持续生产的时间颇长,是北方青瓷一个重要的产地。文中还特别提到,寨里窑也制造一种精美的莲花瓣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寨里窑代表性的青瓷产品。该书出版时,龙泉出土的“青瓷莲花尊”刚刚重见天光,还没有送到专家的手中。
《中国陶瓷史》记录了1948年在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一批瓷器,是最早发现的北方青瓷,年代大约从北魏到隋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封子绘和祖氏墓中出土的四件“仰覆莲花尊”,不仅体积高大(最高的40厘米),造型宏伟,而且装饰瑰丽,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在器身上下遍施纹饰。经过鉴定,封氏墓的“仰覆莲花尊”的胎体和釉料的化学成分与南方越窑青瓷等有明显差别,由此断定这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产品。然而,河北省却从没有发现过北朝的青瓷窑址。那么,这几件“仰覆莲花尊”是在什么地方烧造的呢?从有关资料的介绍上可以看出,龙泉“青瓷莲花尊”和封氏墓“仰覆莲花尊”的制作艺术手法很相似,都采用了刻画、堆塑、模印(印贴)等技法,而且雕塑的花纹都以丰满的莲花瓣为主题,都模印有宝相花,整体上都华缛精美、庄重堂皇,富有华贵之气。龙泉“青瓷莲花尊”的出土,能否证明封氏墓中的“仰覆莲花尊”就出自淄川寨里窑呢?
寨里古窑遗址位于淄川区东北部的黌山脚下,据已经发现的文物表明,寨里窑始于北齐,终于唐代,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淄川的陶器生产已经延续了数千年。考古资料表明,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淄川就有陶器生产。在已经发现的多处文化遗址中,北沈马遗址最具代表性。北沈马遗址,位于淄川区寨里镇北沈马村西侧,距离寨里古窑址不足十华里。21世纪初的发掘显示,该遗址不仅有大量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物,还有丰厚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北沈马遗址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黑陶器的烧制就已经十分普遍和成熟了。寨里窑就是在这些古陶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淄川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生产,始于寨里窑。也就是说,寨里窑的烧成温度较之以前的窑炉大大提高,成功地烧制出了质地细腻、晶莹剔透、釉面如镜,敲击若磬的瓷器,其代表性产品是青瓷。寨里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承接了几千年陶器生产的技艺,实现了由陶到瓷的质变。
寨里窑承上启下,开启了淄川瓷器生产的历史。时光倏忽之间到了唐代,寨里窑规模不断扩大,制作技术日臻完美,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此时,淄川城西距离寨里窑30多里处的磁村窑蓬勃发展起来。磁,是瓷的俗字。磁村地名,应该是与瓷器有关的,可以佐证磁村窑的历史。磁村窑始于唐代,终于元代,经历过辉煌的历史。宋朝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并以磁村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如岭子镇郝家窑、淄城镇东关窑以及大街窑、八陡窑、山头窑等等。其中以淄川的坡地窑所烧瓷器最具特色,其以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直接导致了元明时期中国青花瓷器的大发展。到了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争,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淄川的陶瓷业也受到严重破坏,磁村等处窑炉先后停烧。直到明清时代,淄川的陶瓷业在西河和龙泉渭头河一带才又得到复兴,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在这里又得到了延续。
从公元前2500多年的寨里镇北沈龙山文化遗址的蛋壳黑陶,到南北朝时期的寨里窑青瓷,再到被誉为中国北方民窑艺术明珠的以磁村窑为代表的唐宋金元瓷器,无不以靓丽灿烂的身姿、博大精深的内涵,向人们展示着淄川陶瓷文化的辉煌。几千年来,淄川制瓷业历经辉煌,余韵延及至今。
上一篇: 登封何家门古窑址
下一篇: 内丘邢窑遗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