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江苏昆山祝甸古窑址群

2015-12-01 04:07:15 | 浏览:8467次
分享到: 
        祝甸古窑址群,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现存11座窑,有单窑、双窑、子母窑,保存比较完整,分布比较密集,是江南地区仅存的一处砖窑遗址。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锦溪出砖瓦远近闻名,历来有“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的古老传说。清代抄本《陈墓镇志》记有“经窑作、打窑、装窑、烧窑、出灰,俱男工”。又“男子作佣工,半籍窑业”。说明了锦溪(陈墓)在历史上男子多数以烧窑为业,且有较为细致的分工。锦溪的窑业以生产砖瓦、石灰为主,这些窑分布在三十多个乡村,窑炉由殷实人家出资而建,招募劳力,手工操作。他们生产的“八结”黄道砖、蝴蝶瓦和石灰名声远扬。然而,如今留传下来的窑究竟还有多少座呢?
      考古人员对锦溪镇的古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了在祝家甸还较好地保留着8座古窑。这些古窑体量高大,临河而筑。远远望去,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据窑主的后辈介绍,祝甸村原有古窑38座。其中,白窑(石灰窑)3座,乌窑(砖窑)35座。清代初期分布在长白荡西北河堤一带,之后向东南方向发展即现在保留下来的窑址范围。现存的8座古窑由南往北依此排列,在其东侧另有新窑7座。古窑有大、中、小三种。窑炉均为砖土结构,穹窿项。9号窑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窑由窑棚、烧坑、窑道、火膛、窑床、排烟道、蓄水坑、渗水池等组成。自窑门至后壁全长11.5米,窑床最宽处7.45米。其内组成部分形态各不相同:火膛平面为等腰梯形,窑底呈椭圆形,烧坑是竖井式方坑形,而窑床的平面似马蹄形,后部的烟道又是矩形。窑外部的砖壁和窑门两翼各有壶门状壁龛4个,可供窑工放置茶水。与其它古窑不同的是,渗水池位于窑顶,更为科学合理。
      考古调查确认,祝甸古窑群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窑壁上留有的“双钱”、“双胜”等图案,都是清代原物;而在外两层包砌的用砖上,“8协”、“双利”、“利”、“双砖”、“双205”、“双105”等字迹又表明这些砌砖是民国和解放初期上海双榻的做砖。8座古窑中,有1座是双窑(子母窑),其余都是单窑,除某座烟囱倒塌外,大部分保存完好。
      祝甸古窑址群是江苏省境内分布密度最为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其独特的窑顶渗水系统,从未在相关的专业书刊上有过记载,它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江南地区的古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上一篇: 真武殿窑群

下一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路窑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