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海上丝绸之路 大埔碗窑牛碾遗迹展

2015-06-12 04:30:57 | 浏览:4227次
分享到: 
        在香港大埔碗窑牛碾的遗迹现场,牛碾中间和山坡上随处散落着青花瓷的碎片,还有一处是几个相对完整的碗摞在一起,组成遗迹的一部分。大埔碗窑是香港目前已发现唯一生产青花瓷的窑址,也是一处保存了瓷器完整生产线的遗址,从采瓷土矿开始,就在碗窑村完成。

    “香港出土的遗迹表明,香港确实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在大屿山竹篙湾发现一处明代中期的陶瓷碎片废置地,在西贡也发现一处沉船遗迹,发现其中有来自中东的玻璃珠和玻璃碎片,还有景德镇的瓷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教授郑培凯介绍。

    ■大埔碗窑呈现瓷器生产整个过程

    大埔碗窑窑址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碗窑村,周边风景秀美。大埔碗窑展示馆的伍小姐介绍:“大埔碗窑有生产瓷器的瓷土矿,在运输方面也有先天优势——大埔河流经碗窑村,瓷器可以从水路运走,不远处就是一个天然港湾。”

    据介绍,大埔碗窑村一带水源丰富,并出产优质的瓷土矿,由明代开始,已有文、谢二族经营窑场,制作青花瓷器。虽然清初的迁界令让窑场一度荒废,但迁界令放宽后,又慢慢恢复过来。康熙十三年(1674年),南迁至大埔的客家马氏族人,向文氏购买窑场。至清朝中后叶,碗窑村的陶瓷业已甚具规模,产品远销至广东和东南亚。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受到沿海各县窑场的廉价品竞争,碗窑村的陶瓷业逐渐式微,并于1932年停产。

    现在大埔碗窑展示坊是从校舍改建过来的,走进去就能了解大埔碗窑的历史,还能看到考古发掘所得的陶瓷文物。伍小姐介绍,1995年和1999年,考古学家区家发在窑场遗址发现了各项陶瓷制作工序的遗迹,包括矿坑、矿洞、水碓作坊、碾磨作坊、淘洗池、制坯作坊和龙窑等,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瓷器生产链。

    从樊仙宫一侧上去,走不到两分钟就能看到牛碾的遗址,现场已经用围栏保护起来,碾盘随意躺在牛碾中间的空地上,附近还散落着碗窑生产的瓷碗。

    ■香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郑培凯说,按照现在的考古发现,海上丝绸之路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海上瓷器之路,在考古中发现的大量的瓷器,证明香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除大埔碗窑盛产青花瓷远销海外之外,大屿山竹篙湾也发现超过1万件的陶瓷残片,进一步印证上述说法。

    陶瓷是当时的主要商品,在香港有西贡沙咀沉船遗址,西贡万宜水库修建期间,在海床上发现古船遗迹,考古学家先后在1974年和1977年对该处进行发掘,找到一些木船残骸和大量陶瓷碎片。木船的骸件经过碳14测试,断定其年代应在公元1220年至1430年,即南宋末年至明代初年间的遗物。出土的陶瓷片,大部分是印纹泥质陶。这些陶片经常在暹罗湾内发现的沉船中,与素可泰和宋加洛瓷片一起找到。此外,在沙咀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中东的琉璃珠和玻璃碎片,这些都是明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证据。

    在大屿山竹篙湾的遗址,出土了大量景德镇外销的青花瓷片和东南亚陶瓷片。郑培凯说,当时推测竹篙湾可能是瓷器废品弃置地,竹篙湾位于大屿山东北角,在1986年和1990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超过1万件的陶瓷碎片,除大部分属于明代中叶景德镇民堂出土的青花瓷外,还有甜白瓷、龙泉瓷和广东青瓷等,也发现少量的东南亚陶瓷碎片,遗址中还发现两个填满陶瓷碎片的大坑,根据研究分析,竹篙湾遗址的年代,属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于整个遗址并没有完整的器物出土,故考古学家认为竹篙湾可能是活跃于南中国海的商船,用作弃置瓷器废品的地方。

上一篇: 明代青花盘拍卖惊现罗生门

下一篇: 老弄记忆:景德镇瓷器街那些与瓷有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