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行业,成就“大师”慢热的历史进程,被四年一度评审认定的速成打破。也即只要相关机构评审通过,一代“大师”可迅即诞生。这一违反常态话语语境的现象出现后,人们自然会追问:大师能是评出来的吗?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肯定要回答“是的”。因为在2012年11月1日,相关部门已发布公告,四年一度、迄今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终于尘埃落定。与此同时,中国又涌现了78名国家级大师,俗称“国大师”。
另一方面,肯定有很多人是要“拍砖”的。随便点开一些艺术类网站论坛,便可以看到口无遮拦、直抒胸臆的评点。雅昌一名画画的网友说:“大师帽子太便宜,大师满地爬,中国几千年了总共才多少位大师?很多也只是称之为大家而已,转眼没几年冒出来这么多的大师,可笑,可悲,可怜。”另一名网友说:“国家级大师国际级笑话,省级大师国家级笑话,远离大师、远离笑话!”
“大师”之中有没有出类拔萃的的工艺美术人才呢?不消说,肯定是多得很。我想,网友们板砖齐飞,大概不是冲着这一点来的。他们是对“大师”这样的称号,实在有违常情而做出的激烈反弹。加上他们对于评审内幕,还有着条件反射般的监督冲动。
可以作两相对照的情形是,俄罗斯有功勋画家,法国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瑞典有文学院院士,美国有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这些西方国家的机构虽都以授予院士等方式来接纳优秀文艺人士,乃至“在各自领域以及对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长埃米利奥·比奇的话),但实在没看见哪个国家哪个机构敢直接颁出“大师”的名号。因此,我们对“大师”这一称号的授予,是不是还可以商榷呢?
有时候还真要佩服百度与时俱进的能力。在百度百科中,我找到了对“大师”的另一种释义:“现代社会,也是调侃时对于某些有专业特长人的称呼的非正式用语。”
“大师”用作调侃的话,进步了语词,流俗了世相,大约也是网友们乐见的另一种——喜感吧?
上一篇: 首届中东欧博览会精彩纷呈 唯覃魅力无限
下一篇: 收藏艺术陶瓷 四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