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许卫红研究员最近在其出版的新著《说说秦俑那些事》中,首次披露了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中不为人知的许多细节。根据当时发掘时的研究,许卫红认为兵马俑一号坑可能并非精品工程,坑中的那些兵马俑最喜爱的衣服颜色不是黑色,而是绿色。此外,在一号坑内意外发现的一座古墓葬中,4具遗骸及其陪葬品出土情况表明,他们可能惨遭灭门杀害。
许卫红曾任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执行队长,2009-2011年担任秦俑考古发掘领队。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最爱
许卫红说,秦始皇帝陵陪葬坑目前发现了近180座,兵马俑坑属于陵园外最外层的埋藏,距陵墓主人约1695米,距陵园外城墙1225米,根据亲疏关系推测,兵马俑应该不是当时秦始皇的最爱。秦始皇最爱的东西当然要尽量安排在近身处,如地宫之内各层台阶上的各类陪葬坑。
虽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但专家在考古发现中也找到了证据。研究发现,兵马俑一号坑属于柱梁式建筑,立柱起支撑作用,但形状很不规则,有的经过侧边割锯加工,截面成(长)方形,多数为整根木的自然截面;粗细不一,最粗的有40厘米,最细的大约19厘米,尺寸悬殊一倍多。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说明修筑宫殿和陵园所用的木料来自蜀、荆地区。
有学者认为,从原则上来说,兵马俑坑建筑选材应当非常严格,每根木头都是经精挑细选之后,多次加工而成,但实际上一号坑里发掘的棚木有些并不是完全取掉了枝杈。
这些运来的木头,为何不加修整就用在一号坑?许卫红在书中推测说,修筑宫殿和陵园建筑这些重要的地上建筑还有寝殿,可能使用的是从蜀、荆运来的木材,不仅要修整枝杈,还要使用优良木材。而兵马俑当时并非秦始皇的“最爱”,它的使用者也是“兵士”,身份不高,因此在用材上比较粗糙。此外,考古发现一号坑的铺地砖大小,也不都是绝对一致,有些砖还是半块甚至多块残砖拼凑而成。
绿色是当时最流行的颜色
史书中说秦人尚黑,但身着黑色战袍的秦俑却很罕见,相反红、绿、蓝、紫这些鲜艳的颜色,却成了服装的主色调。
许卫红在书中说:“俑体所著服饰,均施色,以红、绿、蓝、紫为基本色,如绿色衣袖,基本对应绿色裳摆,说明衣料主材是绿色。”
“秦俑之父”、原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袁仲一先生曾做过统计,在277件陶俑上衣中,绿色的有118件(占总数的42.6%)、红色的88件、粉紫色的52件、天蓝色的16件、白色的2件、褐黑色的1件;在425件下衣中,有233件是绿色,占到了总数的54.8%,其次有78件红色、61件天蓝色、50件粉紫色、13件白色;在177件胫衣、182件壅颈(类似衣领)和239件袖口,绿色分别占到57.6%、37.4%和41.4%,仍旧最多。专家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最受欢迎,白、黑色很少,黄色没有1件。
为什么绿色会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颜色呢?许卫红分析说,这可能与绿色染料来源充足有关,“当时的秦人,作战都是自带服装,而磨制绿色染料的孔雀石,在当时比较普遍,平民也容易获得,大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墓内疑现千年灭门案
许卫红告诉记者,2010年,他们在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时,在坑中发现一座古墓葬,墓里发现用草席裹着的4具骨骸,从头骨的特征看,是一对成年男女、两个儿童,其中一具儿童骨骸的牙齿还是乳牙。成人的头顶有一件残陶壶,脚下搁着陶盆。专家从出土的陶器形状,推测该墓晚于汉代,距今近2000年,从墓中陪葬品可以看出,这家人很穷,但为何夫妻二人连同两个孩子惨遭杀害,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成了难解之谜。
许卫红说,此前,在二号坑中,曾发现一座东汉时期的夫妻合葬墓,一组陶马残片堆放在墓坑里,两口棺材置于俑坑的砖铺地上。二号坑的西北角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扰坑,发掘时该坑已被后期的杂土、淤泥再次填满,淤泥里甚至还有民国初年的铜钱。就是说,民国初年,农民在此挖了几十平方米的土,露出几十个陶俑,后来下雨,淤泥盖住了坑。
她说,这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这些兵马俑陪葬坑已经是被遗忘的角落,平民百姓已经可以随便在此挖墓埋葬逝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