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彩中的奇葩:"茄皮紫"釉
"茄皮紫"釉又名"毡泡青釉",明代景德镇窑所创,清代康熙时期达到顶峰。以锰为呈色剂的釉料中混入适量的碱,铁和钴起调色作用。经高温烧成,釉层坚硬,呈现一如茄皮般的深紫色,故名。并有浅、浓、老三种色调,以螭耳瓶,胆式瓶,盘口瓶等式样居多。茄皮紫釉虽然很厚,但没有开片纹,釉色均匀肥厚,乌亮泛紫,十分美观。茄皮紫釉瓷很少,故十分名贵。
"茄皮紫"釉,明万历时期已烧成。呈色黑暗。康熙"茄皮紫"釉则呈色如鲜嫩茄皮色,釉面莹亮。此种釉色利用了金属锰在釉中所呈现的美丽紫色,是中国陶瓷工艺上一次成功的发明。这种釉色工艺要求较高,因为氧化锰在普通釉中呈褐色,只有在放碱分多的釉内才会出现美丽的紫色,但碱分不能过多,过多会使釉抵抗湿气的力量减少,釉易剥落。主要器型有钵缸、螭耳瓶、牺耳罐及光素盘、碗等。
上一篇: 色彩鲜艳的蓝色釉瓷器
下一篇: 雍正时期单色釉集大成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