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追根溯源,解读“国之瑰宝”钧瓷的兴衰成败史

2014-07-24 09:40:05 | 浏览:7189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点击浏览下一页北宋桃形蜗牛钧瓷滴水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亦是茶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窑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调格局,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这种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以下追根溯源,解读钧瓷的兴衰成败史。

点击浏览下一页金朝青瓷葵花式单把杯

  宋代

  说到钧瓷,最早烧制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宋以后,禹州渐成钧瓷的中心,在发现的百余处钧瓷窑址中,无论是烧造规模或产品质量,钧台窑均为禹州诸窑之冠。钧瓷至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

  北宋钧官窑缔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但也成为钧瓷艺术进入衰败的起始。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赵构渡江南逃,在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北宋灭亡。长江以北落入金人统治之中,宋钧官窑自然烟消火灭,工匠们或逃或亡,宋钧官窑的历史也就划上了句号,对于钧瓷艺术来说,无疑是一场劫难。

点击浏览下一页明宜兴窑天蓝釉桃式水注

  金元

  两宋的灭亡和钧官窑停烧,使钧瓷业遭受重创,工匠们在兵灾战火中亡命他乡,就将制钧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元朝统一中国后,为钧瓷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瓷窑变艺术得以传播延续,并播火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但是,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匀、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积如蜡泪。不论造型还是釉色都根本无法和宋钧官窑相比,也无法和宋代民窑相比,艺术品位不能同日而语。

点击浏览下一页清朝钧瓷花瓶

上一篇: 追根溯源,解读“国之瑰宝”钧瓷的兴衰成败史

下一篇: 河南陶瓷:窑火不熄 绚烂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