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金代定窑白釉印花蟠龙纹盘鉴藏

2016-01-30 01:57:42 | 浏览:12193次
分享到: 
 
盘1盘1盘1底盘1底盘2盘2
盘2底盘2底

 

  中国陶瓷发展到了宋代,形成了一个多种窑系共存、百花争艳的局面。期间尤以代表当时瓷业生产最高水平的五大名窑最为著名。定窑就是当时并立的五大名窑之一。它的窑址位于河北曲阳,当时曲阳地区属于定州管辖,故称为定窑。

  定窑是唐代继邢窑以后,中国北方地区白瓷生产的主要窑场。由于定瓷胎料中氧化铝的含量较高,烧出器物的胎质坚硬洁白,釉质坚密光润,深受人们的喜爱,一直占据北方的广大市场。北宋中晚期至金,定窑开创了覆烧和白釉印花工艺,形成了其独特的制瓷工艺与风格,名声大震,特别是定窑的白釉印花器更是名扬天下。这段时期内定窑的造型、装饰,以及烧造方法纷纷为各地许多瓷窑所仿效,竞相烧制具有定窑风格或特征的瓷器,逐渐形成以定窑白釉为中心的“定窑系”。据洪武年间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古定器,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宣和、政和间窑最好,但难得成群队者。”这里的政和、宣和,为北宋晚期宋徽宗年号。所谓的“色白而滋润者贵”、“难得成群队者”,都说明了定窑产品的精良和在当时享有的极高声誉,也充分证明定窑的发展在北宋中晚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盘3盘3
盘3底盘3底

  定窑曾一度被官府指派替宫廷烧制大量的御用瓷器,传世品定器中,有许多刻有“奉华”、“凤华”、“慈福”、“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禁苑”以及“官”、“新官”等字样的器物,这些字样多为宋代内府的铭款,都是按照朝廷要求定烧的宫殿名款器。还有部分不署官款的精美定器入贡朝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三件金代定窑白釉印花蟠龙纹盘就是当时烧造供朝廷使用的贡器。从三件器物看,制作相当规整,全都采用覆烧工艺,两件口沿镶包银边,一件口沿镶包铜边。三件盘都为弧壁敞口,尺寸几乎一模一样,图1高5、口径23.1、足径10.7厘米;图2高4.8、口径23.1、足径10.9厘米,图3高5、口径23.2、足径10.6厘米。大圈足,足跟平切。盘的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紧密,施釉都很稀薄而且略显不匀,在盘外壁与底部釉薄处,可见明显的旋胎痕,釉色都是纯白匀净略微透黄,呈“象牙白”,有流淌聚釉的泪痕现象。胎釉属宋至金代典型的定窑特征,所以人们也常把这些特征作为鉴别这段时期定窑白瓷的标准依据。

  该三件藏品同为白釉模制印花的装饰手法。白釉印花是北宋定窑受到当时定州缂丝的影响,在刻、划花的基础上创造的又一种新的工艺,印花的题材多为莲花、菊花、梅花、牡丹等各种花卉,也有游龙、飞凤、鸳鸯、禽鸟、水波游鱼等等。有些题材是从缂丝的精美纹饰演变而来或直接雕模翻印。印花模制技术的使用,使得定窑产品的器型、尺寸趋于规范统一,印花的内容更加丰富,图案线条大多细密清晰,画面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充分显现白釉印花强烈的装饰效果。这三件印花盘在整个云龙纹图案上完全相同。龙的大小、形态,云的装饰位置、风格几乎一模一样。三件盘全在内口沿饰一圈单线弦纹,盘心一龙作为主体装饰,龙身刻有半弧形鱼鳞纹,身体修长盘曲,背上有鳍,龙的四肢肌肉张力明显,龙爪矫健有力,龙首有角,龙嘴露齿,龙发、龙须临风飘动,神韵飘逸,栩栩如生。在龙的四周装饰朵状形的祥云纹,仿佛游龙戏珠于祥云之间。整个画面看似内容较多,但布局合理,给人繁而不乱的感觉。而且纹饰的线条非常清晰,充分反映了模制脱模技艺的成熟,是北宋至金定窑最具代表性特征的产品之一。

  定窑首创的覆烧工艺,改变了原来一个匣钵只装烧一件器物的烧制方法,采用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的或是筒形梯状支具的匣钵内焙烧,一个匣钵能够装烧多件器物(主要用来烧制碗、盘类器物)。覆烧的器物底足满釉而口沿无釉,称为“芒口”或者“涩口”。后来为克服芒口器之弊端,往往在口沿处镶以金、银、铜的边圈。覆烧不仅充分利用了匣钵的空间,增加装烧的密度,提高了产品的产量,而且还减少了器物在烧造中的变形,同时也更加有利于胎体轻薄的印花器物的烧制成功。“芒口”器虽然是覆烧工艺所带来的缺陷,但在当时一段时间内却成为定窑非常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在古籍《吴越备史》中,称其为“金装定器”,把掩盖缺陷的镶口作为一种装饰,被人们所推崇,这大概是因为屋乌之爱的关系吧。

  现在国内外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机构对定窑器物的收藏数量很多,品质较好的为数也不少,但是这样的白釉印花龙纹盘传世品却甚少。据业内旧闻,“解放前夕,在曲阳涧磁村的法兴寺遗址出土过十件这样的印花龙纹盘,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几经流失,现在有6件流散于海外,国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件,上海博物馆收藏2件”。如果这个旧闻成立,那么这三件印花盘应该就是解放前夕出土10件中的3件。因为这三件器物无论从器型、大小、胎质、釉色、图案、风格、特征等方面都几乎是一模一样,放在一起简直难分伯仲,所以应该是同一批烧制的器物。

上一篇: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下一篇: 上海君道现宋汝窑天青釉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