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从嘉靖青花云鹤罐看嘉庆瓷

2016-05-16 05:59:22 | 浏览:15577次
分享到: 

从嘉靖青花云鹤罐看嘉庆瓷

 

明嘉靖青花云鹤罐明嘉靖青花云鹤罐


明嘉靖青花云鹤罐



  罐高13.1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8厘米;肩饰较写实的缠枝花卉纹,青花色泽蓝中泛紫,器里横接胎痕略见开裂,胎体稍轻,具有嘉靖至万历早期时的制作特点。

 

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故纹饰较多云鹤、八卦、十八罗汉一类图案,还有棒字福、禄、寿(用植物根组成)等。同时,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嘉靖瓷器在内容表现方面更为广泛,特别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东方朔偷桃、加官图、读书图、老子讲经、牧牛图等为题材的图案大量出现。嘉靖一朝瓷器烧造数量为明朝之最,但画风趋向草率,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瓷器,总体水平不及正德。

 

此罐主题纹为云鹤、海水纹。海水纹寓意四海升平。


       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嘉庆初期胎骨还比较精细,胎体洁白,但欠坚密,后期逐渐变得粗松。民窑器物胎中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较多,也比较大。

乾隆后期景德镇的高岭土严重缺乏,嘉庆时开始从星子县开采高岭土。由于星子高岭土与浮梁高岭土氧化铝含量不同,工匠一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星子高岭土与瓷石泥的二元配方比例,所以经常出现盘塌底的现象。为了解决塌底问题,景德镇工匠放大器物底径,加厚器物下部胎体,无论琢器还是圆器,比乾隆朝同类器物的胎底和圈足都要厚得多。提在手上,乾隆朝器物质量上下匀称,嘉庆器物则有上轻下重的感觉;嘉庆器物与康熙同类大小相当的器物比较,质量明显要轻得多,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下部胎体加厚,胎土陈腐、揉炼时间不够造成的。

嘉庆时修胎远不如乾隆时期精细,器物底足粗壮,胎壁厚薄不均,胎底有明显旋纹。为了节约成本,一些民窑日用器物开始出现明末瓷器圈足沾砂的现象,这是在烧制时,不用瓷饼,直接放在粗砂上烧制留下的痕迹。

嘉庆官窑青花的釉面光润闪青,细腻润滑,器物足根呈尖状。釉汁有逐渐稀薄的趋势,也有釉色厚润,状青如玉的。大器、粗器釉面有“荞麦地”以及“波浪釉”现象。民窑为了降低成本,不注意施釉的质量,釉面多出现“波浪釉”。由于釉汁稀薄,火候不均,釉面气泡多,破泡后形成的粗糙“橘皮纹”现象严重。釉色有青白和浆白两种,有的青白釉器物上见流痕,浆白釉多见爆釉现象。

另外,在嘉道时期,还有一种豆青釉堆粉青花,烧制是先在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一层白粉。再在白粉上绘以花纹图案,然后施以豆青釉入窑烧制而成,青花下面的白粉起到衬托青花的作用,使青花色料与豆青釉面色调对比明显,同时堆粉青花的花纹凸起,增强了花纹的立体感。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见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继续烧制,到了嘉庆、道光时更加盛行,烧制得更为成功。嘉庆时的堆粉青花施粉比较厚,比较白,立体感强。
 

上一篇: 明空白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碗

下一篇: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