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喜好紫砂收藏,所以每到一地,总爱到古玩市场转转,寻寻觅觅,虽然捡到大漏之事纯属巧合,但时常会有一些斩获。喜获紫砂梅瓶就是八九年前在南方一古玩城逛了老半天后唯一的意外惊喜。
此瓶高14.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4.4厘米,属于小型文房器,其质地为段泥,泥质细腻温润,直口,沿外侈,束颈丰肩,弧壁深腹,平底下有圈 足,造型质朴雅致,圆浑丰满,修长秀美,亭亭玉立,煞是好看。瓶体上镌刻着“南朝金粉,北地胭脂”八个隶体字,背面则刻画了一枝绽放的菊花,仿佛是美少女佩戴的胸花,娇艳欲滴。镌刻者为“利用”。镌刻者的书法精湛,刻工娴熟,极富美感。
利用陶业公司是民国初期专营紫砂陶器的著名商号。据悉,1912年前后,宜兴开明人士周文伯(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的父亲)提倡实业,与邵伟如合资创办了 利用陶业公司,聘任宜兴上袁村的前清秀才邵咏常为经理,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设分店,扩大经营业务。该公司曾多次参加国际赛会和国际博览会,为紫砂艺术赢 得了不少荣誉。1915年旗下的一批紫砂产品,包括程寿珍的《掇球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头等奖。该公司广聘名工巧匠,如范大生、俞 国良、程寿珍、裴石民、陈光明、朱可心、冯桂林、冯宝根等。名号名师出名器。故此瓶自然出手不凡,虽历经近百年的风霜,器身依然挺拔、包浆十足、宝光内蕴。
“南朝金粉,北地胭脂”一词源自南京 莫愁湖畔的一副楹联,其由周彦升为莫愁湖畔的曾公阁所题撰:“儿女不知愁,南朝金粉,北地胭脂,何事干卿,寂寞一池吹水皱;将相本无种,旧庙鸡鸣,新祠虎踞,其人不死,淋漓大笔写图看。”上联写洛阳女莫愁之旧事,下联则言湘乡曾文正之故事。
据记载:曾公阁为曾国藩旧幕僚许振祎1886年纪念曾国藩所建。该阁落成后,成为莫愁湖区内继郁金堂、胜棋楼之后的第三座重要建筑,惜今已废毁。
梅瓶作为一种兼具实用、装饰、盛酒器具等多用途的器物,在唐代就已出现,宋时逐渐流行,时称“经瓶”。到了晚清,因其小口与梅枝之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 纳一枝梅花,文人改呼梅瓶。小型梅瓶手工制作颇难,要分成三段捏制、镶接而成。紫砂梅瓶器型比较少见,而尺寸只有15厘米不到的微型瓶更是难得。在我国艺 术品创作历史中,它常常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优美的器型而传扬于世,成为文人雅士争相追逐、珍藏的观赏佳品。
上一篇: 人间紫砂之三:把握紫砂器的精神维度
下一篇: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