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两朝,是在吸取了铜胎画珐琅技法的基础上,采用各种珐琅彩料在瓷胎上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为“瓷胎画珐琅”。
清康熙年间,法国的传教士将珐琅彩色料带入中国后,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爱。在其授意之下,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们,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从而创烧出一种新的名贵瓷器。雍容华贵的珐琅彩是惟一宫廷御用的陶瓷艺术品,专供宫廷皇室赏玩之用。珐琅彩瓷的绘画及烧制过程都要在皇帝的监控之下完成。首先由景德镇御窑厂精选特制顶级白瓷胎运送至清宫造办处,再由当时宫廷内最好的画师彩绘、烧成。所需纹饰图样,皆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后,再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由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亲力亲为,成就了珐琅彩“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瓷的尊贵身份,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珐琅彩出身高贵,存世极为珍罕。它集多种工艺于一身,无论是素胎、还是珐琅料、或是宫廷艺人的制作技术,都是极品中的极品,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奢侈的陶瓷艺术品”。
珐琅彩瓷因受原料和工艺的限制,乾隆晚期烧制走向衰弱,并逐渐销声匿迹。
王景丹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反复实验后,终于将断烧200余年的珐琅彩瓷烧制成功。谈到珐琅彩的烧制过程,“丰庆祥”的掌门人——王景丹感慨颇多。因为珐琅彩的独特身份,有关它的制作方法,民间并没有口传身教的技艺流传。他完全凭借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珐琅彩的知识,并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拜访、求教多位国内资深专家,经过仔细整理和挖掘,还原了当时御用珐琅彩的制作工艺。通过上百次不断地反复实验,揣摩总结,终于解决了珐琅料在烧制过程中,容易自行剥落、附着力差的难题,并成熟地掌握了画珐琅的各项技艺,将名贵的宫廷陶瓷艺术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丰庆祥”烧制的珐琅彩瓷器,秉承传统瓷胎画珐琅技法,将赏玩性与实用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其瓷质细腻、画工精美、呈色鲜艳,并具有无铅、无镉、无毒的特性,非常符合当今环保和健康的理念,受到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庆祥”将古典的珐琅彩带入了新的时代,给人们带来醇美的艺术享受。
通过王景丹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丰庆祥”也可以如历史上的“古月轩”一般,成为当代珐琅彩瓷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