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收藏家熊景兰:现当代陶瓷市场的幕后推手

2016-02-20 08:28:06 | 浏览:10936次
分享到: 
收藏家熊景兰:现当代陶瓷市场的幕后推手



  中国现当代陶瓷的发展肇始于清末民初“珠山八友”,这批艺术家最早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移植到陶瓷上,开创了文人瓷画之先风,将陶瓷艺术带入了新的境界。其后百余年,中国陶瓷艺术在老一辈陶瓷艺术家和陶瓷教育家的努力下,亲授技艺、薪火相传。改革开放后,在“八五新潮”等一系列新美术运动的影响下,各美术院校的中青年陶艺家们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当代陶瓷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中国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领域,总有一些绕不过去的标志性人物,而熊景兰便是这其中一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批陶瓷艺术品经纪人,她既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现当代陶瓷收藏家,同时也是现当代陶瓷收藏市场的有力推手,市场上出现过的不少重要现当代陶瓷作品都曾经她手。由她创办的“璟通艺坊”,已成为中国现当代陶瓷领域最为著名的品牌之一,不仅成功发掘了多位极具潜力的当代陶艺家,而且还曾多次设计、制作国礼。最早的陶瓷艺术品经纪人

  熊景兰出生于江西,年轻时曾师从陶瓷艺术大师张松茂学习绘画和陶瓷技艺,又先后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熊景兰就开始帮海外的收藏家在景德镇收购现当代优秀陶瓷艺术作品。那个时候,内地对于当代陶瓷的收藏还近乎空白,但这对年轻的熊景兰来说却是很好的机遇。在不经意间,她便成了中国最早的陶瓷艺术品经纪人。

  据熊景兰介绍说,那时内地还不兴收藏当代艺术陶瓷,藏家更喜欢收藏古董、字画、文玩等。而熊景兰认为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发掘现当代陶瓷的内在价值,于是,从清末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珍品,到景德镇陶瓷老艺人各个时期的精品和当时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厂瓷”精品,以及白磊、白明、张国君等当代中青年学院派陶艺家的优秀作品,熊景兰努力地将中国近百年来的陶瓷发展史梳理细致,尽量全面地呈现近百年来各个时期的陶瓷艺术风貌。

  天价购藏大师张松茂巅峰之作

  熊景兰特别重视收藏在中国陶瓷发展脉络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和艺术家精神的陶瓷艺术品。在她的收藏中,有一块“三顾茅庐”粉彩瓷板,多年来一直是她最珍爱的藏品之一,该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张松茂大师在轻工部陶研所工作时创作的作品,不仅是张松茂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来说,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瓷板画描绘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迎风踏雪去拜访诸葛亮的情景。在2005年,熊景兰和她先生以150万元的高价收藏了该瓷板画,创下当时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最高价。据熊景兰介绍,当时张松茂创作了两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另一块描绘了刘、关、张三人拜访完诸葛亮后返回途中的情景,该作品于2010年被北京一位藏家以1300万元的天价收藏。“这位藏家之前来拜访过我,希望我能将收藏的那块‘三顾茅庐’瓷板画转让给他。尽管当时开价非常高,但这是老师一生当中最精华的作品之一,因此我并没有转让给他。”熊景兰说。

  近几年,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从泡沫膨胀到深度调整,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市场也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变化。如今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对于陶瓷艺术创作者,还是市场从业者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当代艺术陶瓷的收藏,熊景兰建议收藏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轻易下手,首先要培养兴趣,了解陶瓷发展的基本脉络,提高美学欣赏能力,尽量选择那些已经被市场、主流学术界和艺术圈普遍认可的艺术家作品,或者是具有较大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另外,即便是优秀的艺术家,在收藏时应尽量选择艺术家创作的成熟期和巅峰期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用最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作品。

  以藏入研 传承中华陶瓷文化

  多年来,熊景兰的足迹几乎遍布瓷都的每一寸土地,寻觅着那些已被时间长流湮没的陶瓷老艺人,将他们用毕生精力创作出的艺术精品展示给公众,让人们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批伟大的工艺美术家,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艺术,感知他们的精神。

  随着景德镇陶瓷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老一辈陶瓷艺术大师的渐渐老去,许多传统的陶瓷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有些技艺甚至已经失传,例如傅尧笙大师的“宝石彩”技艺等。对此,熊景兰也感到非常痛心和无奈。熊景兰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愿意静下心来去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少了,而那些传统的手工技艺需要经年累月的反复练习才能练就,现在即便是在艺术学院也很少有人愿意去传承那些传统手工技艺。”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收藏界,对于民国以来的陶瓷发展相对疏于关注。即便是大型的公立博物馆,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品也鲜有收藏。熊景兰始终认为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发掘陶瓷的内在价值。“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艺术家精神的经典陶瓷艺术作品,中国近百年的陶瓷史也应该受到重视。我年轻时也曾学习制瓷技艺,对于陶瓷的工艺、陶瓷的绘画、陶瓷艺术的表现语言以及陶瓷的发展史等各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因此深知老一辈陶瓷艺人之艰辛,要创作并烧制成功一件完美地陶瓷精品是多么不易,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中国陶瓷的发展脉络不能在我们这儿断了代。”熊景兰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准备,在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的支持下,熊景兰终于在2013年成功开办了“璟通艺术中心”,将中国近百年的陶瓷发展脉络系统地展示给公众,展现中国陶瓷从传承走向创新的辉煌历程。“璟通艺术中心”自开馆以来,熊景兰始终以“当代陶瓷从传承走向创新”为思路,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风格鲜明的现当代陶瓷主题展览,也成功挖掘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

  “一个人一辈子就睡一张床,住一栋房子,把中国陶瓷的灵魂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多年来,熊景兰始终记着当年师傅张松茂说过的这句话。

上一篇: 专家:回流瓷、海捞瓷有巨大收藏空间

下一篇: 老瓷片:残缺美也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