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在中国的制瓷史上可谓是既艰辛又灿烂,这种以铜为着色剂的色釉在烧造中十分困难。除了窑温的掌控,还原气氛十分重要,由于技术和科技的局限,早期釉里红瓷器多数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釉色多是发灰,甚至发黑,从传世和出土的实物来看,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但正因为如此,为今天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釉里红的鼻祖还应该是唐宋时期的铜红釉,特别是北宋钧窑的玫瑰红,海棠红等釉色的烧制成功,为釉里红的创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现有史料来看,釉里红瓷器应该创烧于元代,成熟于明代,辉煌于清代。当然,各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精品的产生。特别是元代中后期,这种制瓷技术以得到了提高,从现有的实物来看,釉里红的发色还是有不错的表现。
元代釉里红瓷器基本保留了元代瓷器的特色。釉面还是以卵白釉为主,这种淡青绿的釉色,被民间称为鸭蛋青,酷似鸭蛋的颜色,但色泽很温润;由于使用的是麻仓土,胎质坚硬,造型硬朗。工艺娴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元代中后期已经掌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术,只是
发色变化上还有一些不足,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釉里红逐渐走向成熟。
釉里红在明代初期就得到了开国皇帝朱元章的亲睐。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军队身穿的都是红色服装,还因为中国人对红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红色代表了昌运,更代表了江山。所以,釉里红在明早起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精品和大件器物,显示了明王朝恢弘的气势和稳固江山的美好愿望。
如果说朱元璋的釉里红气势恢弘,那么永乐与宣德的釉里红更以精致而著称。到永乐与宣德朝又是一个造瓷的巅峰,釉里红制作更加完善,精品辈出,还出现了凡红,祭红和豇豆红等新品种,特别一提的是豇豆红,这一品种基本不见实物,御窑厂窑址有少量出土瓷片,从观察到的现状看,宣德的豇豆红瓷器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瓷器品种,与康熙豇豆红瓷器的不同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康熙釉里红普遍有绿色斑点,斑斑驳驳,出现了兔毛纹,牛毛纹,屋漏痕等釉面特色,而宣德的基本上没有;二是釉面的质感也有区别,康熙釉里红釉面玻璃质感强,光泽度好,宣德釉里红釉面比较润,且多有宣德时期的橘皮纹现象。(附图宣德和康熙豇豆红对比)宣德以后,釉里红瓷器烧造技术逐渐衰减。
清朝又是一个釉里红烧造的高潮时期,康乾盛世红釉的烧造史无前有,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红釉品种。如郎窑红,胭脂红,珊瑚红等新品种,极大的丰富了红釉瓷器家族成员。这时期的釉里红烧造技术趋于完善,达到了釉里红烧造史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与青花共同烧制的官窑瓷器,用美轮美奂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同时也为中国釉里红的烧造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上一篇: 中国四大陶瓷制作工艺解析
下一篇: 明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收藏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