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南海一号 文物尽显闽南文化风华

2015-07-01 05:48:13 | 浏览:8925次
分享到: 
 今年年初,备受关注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经历七年的保护发掘后,其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终于被逐层清理干净,船舱内层层叠叠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南海一号”又一次引来各界人士的关注,然而,这艘古木船和厦门是否有关联?挖掘出来的古瓷器和闽南文化有着怎样的渊源?近日,本报记者特此走访多方专家,抽丝剥茧,探寻这一古船与厦门的层层关联。

    珍贵如玉的德化瓷

    “南海一号”发现的闽南窑瓷器中,数量最多、制作最精美的当属德化瓷。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化瓷器就已经产生,而且很快就大量销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的珍品,这次“南海一号”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德化瓷品种繁多,其中有一种称为“猪油白”的德化瓷,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南海一号”或驶经厦门海域

    对“南海一号”这样一艘举世瞩目的古代沉船,它的出发地和当时的行驶航线,自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探讨。我们为此特地请教了厦门海洋文化专家何丙仲先生。何丙仲先生说,作为一个考古界的学者,他也非常关注这艘古代沉船,根据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消息,这艘沉船出发地应该是从泉州始发,而当时,厦门作为泉州府治下,位于泉州府的南部,“南海一号”当时的行驶方向是驶向南海的,因此在航线上很可能必须经过厦门海域。

    何丙仲先生还指出,厦门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它不仅是一个商贸港口城市,而且也是福建重要的瓷器集散地之一。当然,在“南海一号”途经厦门时,厦门的开发还处于初期,但史实证明,厦门的港口优势使得后来福建、德化和附近一些窑址的瓷器都选择了在厦门港口集散,甚至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而这次“南海一号”所载的瓷器绝大部分就是德化瓷器。德化瓷器对厦门的经贸、民用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和烙印,但这是后来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在乾隆年间绘制的厦门古地图中,就在厦门的码头部分出现了一个专业码头——瓷街路头,这可以说是历史留下的印证。

    在采访中我们还获悉,现在“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打捞地的广东阳江还特地建了一座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展示着一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示意图。这张示意图就明确标出了当年穿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它们的航线也经过厦门海域。

    水下发掘的闽南窑瓷器多为民用

    作为一艘运载瓷器的古船,其不断出水的文物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悉,古船中出水的瓷器最多,其中闽南瓷器占据了一大部分。除了大家熟悉的德化窑,还有不太广为人知的漳州平和窑、泉州磁灶窑。本报记者特地联系漳州市博物馆,探寻平和窑与“南海一号”的渊源。

    提到“南海一号”中出水的平和窑,漳州市博物馆人员激动地说,现如今,漳州市博物馆还展出着与“南海一号”出水的青花瓷同款式藏品,但略有遗憾的是,“南海一号”中运载的平和窑以青花瓷为主,并没有包含平和窑的所有品种,“南海一号”中没有发现平和窑中最为精美绝伦的五彩瓷。

    从水下发掘的闽南窑瓷,不仅有龙凤花鸟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图案,还有充满西方味道的几何图形等,这说明当时的闽南已经能够吸纳融合外来文化,并把它应用到瓷器制作中。这些瓷器的器形有酒壶、酒杯、碗、碟等,大多是一些民用瓷器,它们的器形一直影响到了明清时期的闽南民用瓷造型。专家指出,厦门博物馆所藏的一些明清德化窑瓷器中有些造型和“南海一号”出水的极为相似。可见,“南海一号”的器物成了闽南文化追根寻源的根据。

 

    闽南文化早期

    对外传播的力证

    除了联系漳州市博物馆探寻平和窑与“南海一号”的渊源,我们还特地采访了德化陶瓷博物馆,有关人士告诉我们,前不久,德化县博物馆特地向国家有关部门借来部分出水的德化瓷器进行展览,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观众。从“南海一号”上出水的德化瓷虽历经沧桑但依然光彩夺目,令人目不暇接。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说,这些出水的德化瓷蕴含着丰富的闽南人文印记。在众多展品中,我们注意到一个圆形的小瓷盒,馆长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女孩子化妆用的粉盒,用来装胭脂或粉饼的。可见,古代闽南妇女化妆时最常用的胭脂水粉盒,在宋代就已经传播到了海外,并为海外妇女所使用。闽南作为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由此也可见一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水的器物中有几对鎏金镯子和金链,专家为我们解读道,这些出水文物也有显著的闽南地域特色,金镯子中一对是龙头形的,这种造型一直传承到现在;另有一种开光形的,后来只不过发展的花纹更细致些,它保留了早期的古朴特色。特别是一条金链,它采用的是“双环焊接法”,这种工艺传承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龙头形、开光形手镯在厦门民间仍然很常见。双环链在厦门民间,也同样可以寻觅。而早在宋代,这些闽南特色的工艺和物品也已经传播到了海外,这次“南海一号”出水的器物又成了早期闽南文化对外传播的力证。

上一篇: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 6万件宋瓷重见天光

下一篇: 古镇灯饰与潮州陶瓷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