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康熙豇豆红瓷器特点

2016-03-22 08:22:22 | 浏览:12136次
分享到: 
康熙豇豆红瓷器特点


 

简介
  豇豆红釉是康熙时期御窑厂创新的一个釉色品种,因其釉色如成熟豇豆的颜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间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 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 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豇豆红釉

豇豆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 含有粉质。 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 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居中 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 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 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 下品者, 或色调更浅, 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 、石榴尊、菊瓣瓶、柳 叶瓶、洗、印盒等。
豇豆红颜色出处,源于豇豆的本来色彩。

传世豇豆红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天津博物馆收藏 了一件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其釉色红绿相间,呈现出桃花春浓般的奇趣, 正如清人洪北江诗誉:“绿 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传世的豇豆红以小件居多,如印盒、尊、柳叶瓶、菊瓣瓶等,其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 书官窑款,主要是康熙宫廷所用的文房用具。雍正时虽有少量烧制,但釉色灰暗。雍正后已很难见到 了。 编辑本段鉴定 要判别一件器物是不是豇豆红, 主要观其器状、 颜彩。 豇豆红无大器, 大件的器物, 绝对不是豇豆红。 豇豆红故名豇豆的颜色,色彩独到,为其他瓷器所无,即使不是行家,过目也不难辨别。其次,要辨 别豇豆红的年代, 究竟是康熙“本朝”制, 还是光绪、 民国时期制, 抑或是现代仿制品, 其中讲究颇多, 伪造者也挖空心思在此装设‘地雷’。一要从底釉的氧化程度等细节判断其年代;二看瓷器胎骨的年代 特征;三看落款;最后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一点,看重量。”有人解释说:“官窑豇豆红,重量对应体积 大小很有讲究,行家上手一掂量,心中自然就有几分底。”
  虽然在当今收藏市场上,豇豆红瓷器并没有像青花瓷、粉彩瓷等那样风行,但是其特有的艺术情趣,一直深得藏家的推崇。近几年,清代豇豆红釉器物在市场上也屡有表现,尤其是拍卖价格显现了走高的态势。而这之中,康熙时期的豇豆红瓷器更是市场上的宠儿。

上一篇: “美人醉”是怎样烧制来的?

下一篇: 从中国颜色词文化简述康熙豇豆红釉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