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成为实施精准扶贫新动力

2016-05-22 02:34:42 | 浏览:3202次
分享到: 
 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成为实施精准扶贫新动力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前景极具想象空间。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

 
 
  旅游不仅是休闲,近年来也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和新机遇。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19日在此间召开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去年乡村旅游接待1.59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706亿元,最近5年带动64.7万人脱贫。
 
  “旅游业发展旅游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有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陈敏尔表示。
 
  “十三五”期间,中国每年预计实施200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陈敏尔表示,发展旅游,对于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用好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这些年找准了可行的项目抓手,加快推进100个旅游景区、70个旅游小镇和1000个特色村寨建设发展,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项目化抓旅游的良好氛围;构建了“快旅慢游”的服务环境,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疏通景区线路“毛细血管”,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  携程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孙洁在论坛上表示,“在多重政策利好下,乡村旅游或成下一风口”。据中国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上一篇: 西湖农民融城记: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下一篇: 六大特色产业已成甘肃省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头条


资讯热榜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