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孩童不会自杀,也没有能力完成自杀——这是我们的偏见。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的数据,10~19岁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死因统计中,自杀排在第4位,占比6.2%。当然,统计的只是已报告的案例。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统计了一年里公开报道的儿童青少年自杀案例392起,有三类因素占据了主导,分别是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和师生矛盾。考虑到其中的间接性关系,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排在后面的,才是心理健康问题,占比10%。
一些自杀行为是急性事件诱发的冲动自杀。这类新闻已不胜枚举,孩子们把死亡看作逃避责罚、委屈和创伤的方式。
比如,据报道,2019年,江苏句容一名9岁男童,疑因撞碎学校玻璃,担心受到责罚,从17楼跳下,自杀身亡。他用稚气的口吻在作业本里写下遗书:“nai nai(编者注: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玻璃撞碎了),我之到(知道)要chen fa(惩罚),suo以我跳lou了。”
急性事件之外,往往还有慢性事件和旷日持久的情绪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左右便知道了死亡的概念,9-10岁,他们便理解人终有一死,并将死亡与自身联系起来。由于表达欠缺,自我认知不完善,他们自身也难以理解自己的心理境况。自杀意念的诱发,更隐秘,也更难防控。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整理,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