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婴幼儿游泳逐渐成为宝妈眼中的“新宠”。但市场上的婴幼儿游泳馆良莠不齐,泳池的水质是否安全,消毒是否合理,很多宝妈心里存疑。此外,目前我国并未出台婴幼儿游泳馆相关管理办法,对于婴幼儿游泳馆相关资质等未做明确规定,准入门槛较低,卫生监管存在盲区。
池水消毒效果引担忧
郭女士去年新晋为宝妈,在月子中心就听说了婴幼儿游泳的诸多好处,比如水可以给孩子安全感,游泳可以缓解肠胀气等。于是,在宝宝77天大的时候,郭女士带着宝宝第一次游了泳。郭女士挑选的一家婴幼儿游泳场所是小班授课,一天换两次水。此外,该场所打出对池水进行“铜银离子消毒”的旗号。在看过池水检测报告后,郭女士花28800元购买了150节游泳课。虽然课程价格不菲,但郭女士说,与价格相比,她还是“更关注水质安全”。
婴幼儿游泳馆的水质究竟如何保障?所谓“铜银离子消毒”靠谱吗?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婴幼儿泳池水常见的消毒方式有3种。一是用氯制剂消毒,这种方法较为传统,池水游离性余氯达到一定含量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二是联合用臭氧与紫外线消毒,这种消毒方式只是表面杀菌,且除非一直照射,否则消毒效果并不理想。三是铜银离子消毒,该方法从国外引进,相对前两种消毒方法,成本较高。
“用少了起不到作用,用多了有害,而且都检测不了,处于不可控制的状态。”对于铜银离子消毒,一位卫生监督员告诉记者,目前用于卫生监督的快速检测方法,不能检测铜银离子在水中的消毒能力,必须取样拿到实验室检测,没办法做到实时监测。此外,银离子为重金属离子,如果浓度过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游泳乐园》毕宇轩 9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卫生监督无法可依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公共卫生监督处处长韩宏介绍,婴幼儿游泳场所通常规模较小,不具备室内游泳馆应该具有的水质循环管理控制的设备设施,水质难以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
“如果经营者管理不善,会对小泳客产生卫生健康隐患。”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室主任冯智田表示,“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水质中的细菌微生物含量如果过高,会导致孩子患上红眼病、中耳炎、皮肤疾病、肠道疾病等。”
在冯智田看来,婴幼儿游泳场馆的卫生监督工作目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他解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未对婴幼儿游泳场所进行明确规定。如果将其按照沐浴场所来监管,则水质指标只有浊度可以考量,标准太低;如果按照游泳场所来监管,现有指标仅针对成人,不完全适用于婴幼儿。
“目前,我国未出台专门针对婴幼儿游泳馆的管理办法,监督执法面临难题。”韩宏表示,婴幼儿游泳是一种新业态,按照国务院精神,对新业态要包容审慎监管。对于婴幼儿游泳馆的相关准入标准、消毒设施、水质要求等问题,现在还处于研究讨论阶段。
地方标准有望突破
韩宏介绍,虽然国家没有明确监管要求,但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探索。有的地方将婴幼儿游泳场所纳入公共浴室门类监管,有些地方出台专门的地方法规进行监管。比如,山东省2012年出台了《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试行)》,对婴幼儿游泳场所的用水卫生标准、池水更换频率、水温、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及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等方面做了规定;北京市正在制定相关标准;《辽宁省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正在审核阶段。
《辽宁省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的主要起草者之一、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室副主任章燕介绍,《规范》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相关指标具有科学依据和应用价值。例如,《规范》明确了婴幼儿游泳场所用氯制剂消毒的相关标准。虽然部分经营者和家长反对氯消毒,担心水中的余氯会刺激孩子的皮肤黏膜以及眼睛。但实际上,氯制剂消毒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沿用至今,已经十分成熟。从专业角度来看,氯制剂在水中产生的次氯酸消毒效果的“续航”能力强,可以持续保证水质安全卫生。
为保障婴幼儿健康,章燕说,婴幼儿游泳场所经营者必须落实卫生主体责任,选择合理的消毒方式,完善相关设备设施,及时更换池水,提供卫生健康的经营环境。监管部门则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依法监督、严格执法,净化婴幼儿游泳的市场环境,同时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消费场所,提高卫生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