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情意去哪儿了?

2015-04-01 |浏览:6387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情意去哪儿了?
 
  目前的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却淡忘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
    “爸爸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飞机去哪儿了?”这是今年网络上最流行的一些热门话题。而前几天,我去了杭州师范大学观摩了“第76届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听到了宁波市美术教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骆建钧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情意去哪儿了?”针对这一点,专家们纷纷发表相似的看法,并且通过《可爱的猫咪》、《春天的畅想》、《麻花辫》等八节展示课进行了具体阐述及点评。
    在听取专家的话后,我也意识到目前我的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却淡忘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使其内心对绘画厌烦,而不去表现或缺乏表现自我的严重后果,失去了审美和自我独特的表现能力。只会根据他人的想法而去复制绘画,不能够完全的体会“美”的含义。通过学习,我发现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老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很多,如下列举几点粗浅的感受:
    1、不管时间有多紧,都要把评价的时间留出来。只有通过评价,你才能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想法,才能知道你的这一堂课学生是否真得在根据自己的感觉在画,而不是根据老师给学生规划好的想法在画,这样才能让学生画的真情实感。
    2、转变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以前我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点评时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3、在美术课堂要真情实意,不要虚情假意,也不要情意绵绵。虚情假意指的是“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具体是指在辅导学生画画时给了学生一些很大很深远的情感,如画一个鞋子是走向新世纪,画一个手表就是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从小培养学生说大话假话。情意绵绵也不好,用情太深,智力下降,画的画缺少思考,画面类似涂鸦。所以要真情实意,要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在生活中体会的。
    很快两天的观摩时间过去了,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但我想我能发现问题说明我在反思,而反思会使人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和思想,从而才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行为,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情意去哪儿了?,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 美术课----学生自主学习探讨

下一篇: 美术教育目的在于育人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