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孝道文化

2021-12-16 |浏览:182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也逐渐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农村老龄化速度更是十分显著,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巨大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然而在这其中,作为农村家庭养老的精神支柱――孝道,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孝道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逐渐淡化正让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正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怎样才能让传统的孝道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下去是现代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孝道文化的历史积淀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大发展大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在这其中,孝道文化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最为传唱、最为骄傲的。《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1]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也有“父母在,不远游”。这些话都是在说明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什么都可以等,惟有孝敬父母不能等,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长辈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越来越少。我们要即时尽孝心,行孝道。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千年孝道文化,才使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不倒,得以国富民强。

  二、孝道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重要作用

  孝道除了是任何国家的老年人都需要的子女行为,对于我国农村部分老年人来说更是终生的追求。由于我国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特殊性,孝道文化和孝道精神在农村家庭养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农村的经济收入、思想的开放性都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相对比较多的农民仍然有着最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顾名思义这样的养老方式是让下一代对上一代进行赡养,子女是否孝敬和赡养老人确实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除了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也是一个人人格精神的体现。因为对于父母来说,家庭养老的意义除了在经济上的给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给予。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不论社会养老保障多么的完善,都抵不过家庭养老给老年人身心上带来的愉悦。然而只有子女有孝心,存孝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能够更加美满幸福。

  三、孝道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发展情况

  农村家庭养老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挫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正一点点被吞噬与淡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已经享受了作为子女父母对其的养育权利,但是却没有去尽到作为子女应该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有很多缺乏孝心的人做出了种种不良行为:对父母讲话态度恶劣、给父母脸色看,在精神上折磨和虐待老人,更有甚者打骂父母,把父母当做工人使唤,长时间的不看望父母,对父母漠不关心等一系列违反孝道的行为。其中农村的年轻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发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不再遵循孝亲敬亲的传统美德,而更多地是对金钱和利益的追求,以至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更体会不到家庭养老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过去老年人追求的子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也只能是奢望。

  新型的家庭结构正威胁着农村养老中孝道的实现,因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大多是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然而新的家庭结构大多由一对夫妻加上自己的未婚子女组成的,这就成为了影响孝道在家庭养老中实现的重要因素。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精力和意识都不能集中地放在孝养老一辈身上。更重要的是,传统孝道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家长的权威大大下降,致使传统孝道受到严重冲击。[2]这一系列问题,都制约了子女对孝道文化的重视,以及为人子女尽孝道的义务的脚步。

  四、树立新一代的孝道观念

  “孝”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不再仅是简单地对父母的敬爱之意,也承载着一个民族对千年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而怎样才能让孝道观念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华民族儿女的生活观念中传承延续下去,这是现今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增强孝道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和提高知识文化一样,应该从娃娃抓起。现在很多地方都鼓励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以孝敬父母为美德的思想。同时也要让榜样的力量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例如在2012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她所做的就是孝道精神、孝道文化的活的体现。2012年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在给她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3]从小失去父母的孟佩杰,从8岁开始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在2009年考上大学后也毅然带着自己的养母一起上学,自力更生,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家用,是真正的大“孝”之人。然而她却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孟佩杰毅然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婉拒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孟佩杰最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和养母一起平安快乐地生活。这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要给新一代树立正确的孝亲思想,让孝道得以长远的发展与弘扬。让子女从小就受到孝亲观念的思想熏染,从小就产生浓烈的孝敬父母的意识。同时也给家庭养老特别是农村家庭养老带来根本上的保障,从而使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孝道是一种传承,父一辈子一辈,父母把关心带给我们,我们把照顾奉献给父母,一代一代地传递,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延续。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孝道文化,作者:陈瑛等,来源:中国伦理思想史 ,来源地址:)

上一篇: 民国社保:雇主和雇员各负担一半

下一篇: “五个养老”重塑孝文化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