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游水泊梁山 (散文)

2025-05-04 |浏览:265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游水泊梁山

(散文)

文/张根法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每当这豪迈的旋律响起,我的心便被拉向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水泊梁山。怀着对梁山好汉的崇敬与向往,我踏上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刚到梁山脚下,仰头望去,连绵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雄浑的水墨画,透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山上绿树成荫,枝叶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峭壁上的摩崖石刻。那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或龙飞凤舞,或古朴厚重,每一笔都凝聚着书法家的心血与豪情。“水泊梁山”四个大字尤为醒目,笔锋刚劲,仿佛能看到当年梁山好汉们的壮志豪情。一旁的鲁智深、武松石雕,威风凛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果敢,好似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行至“断金亭”,亭上的匾额为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笔势潇洒俊逸。传说这里是林冲火并王伦的地方,我站在亭中,仿佛看到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争斗,感受到了梁山好汉们为了正义与公平的果敢决绝。

再往前走,便是“宋江马道”。这条由碎石块铺成的道路,崎岖不平,据说当年是义军搬运粮草、通报寨情、防卫进攻的要道。走在这条路上,我不禁想象着,那些身强体壮的好汉们,骑着快马,在这条道上来回驰骋,尘土飞扬的场景。马道的尽头是“黑风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专注地写着毛笔字,那娟秀的字迹与周围豪迈粗犷的氛围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来到“黑风口”,一块刻着“黑风口”的石碑格外醒目。石碑前,一个中年人打扮成李逵的模样,手持两把板斧,咋咋呼呼地招揽着顾客合影,那生动的模样,逗得游客们哈哈大笑,让原本严肃的氛围多了几分轻松与欢乐。而下方铁栏杆围着的两个石窝,传说是孙二娘的脚印,我好奇地走上前去,仔细端详,心中满是对这些传奇人物的想象。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梁山的核心建筑——忠义堂。它坐落在虎头蜂上,周围苍松翠柏环绕,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穿过一段长廊,走进大殿,殿内空间阔大,气势恢宏。正对着大门的三把交椅,上面垂着三面旗子,分别写着“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忠义堂原名“聚义厅”,是梁山好汉们的议事之所。后来晁盖攻打曾头市,不幸中箭身亡,宋江便将其改名为“忠义堂”。屏风锦帛上绘着古朴典雅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屏风前塑有宋江、卢俊义、吴用三首领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他们当年在此商议大事的场景。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梁山泊英雄聚义图》大型壁画,画面雄伟博大,气象非凡,生动地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英雄气概。

忠义堂后面的靖忠庙,因在维修未能进入观瞻,有些许遗憾。在“宋江井”西侧的石碣亭里,供奉着一块石碣,据说这是九天玄女授书,上面刻着一百零八将的星座名号,为好汉们排定了座次,给这座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左军寨”兵器库展馆里,陈列着锈迹斑斑的古代兵器,它们虽已失去了往日的锋芒,但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

下山的石阶陡峭,可我的心情却格外沉重。水泊梁山,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雄梦想与豪情的土地,让我感受到了忠义、勇敢、团结的力量。那些传奇的故事和英雄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勇往直前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话说春笋(散文)

下一篇: 郭进拴|人间真情【二百三十一】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