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郭进拴|新城美韵【三百四十九】

2025-08-11 |浏览:6227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郭进拴|新城美韵【三百四十九】


       通读完整部作品,首先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故乡中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原汗原味。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细腻而传神,尽管都是些普通老百姓,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没有曲折缠绵的儿女情长,但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却构成生活在郏县大地上一个个农民的缩影。《此时此地》里有剃头匠、父亲、妗子、岳父、四爷、母亲等。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了对乡亲们的一往情深,读来催人向上,让人心头为之一振。在他笔下,不管世道如何变化,农民身上最本真、最善良、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从来没消失过。这种淳朴自然的乡村人物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次,撞击读者心扉的是作者故乡的农耕场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生活场景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此时此地》中农事章节较好的保存了这份记忆。作者对故乡农事进行了抢救式的挖掘,再现了当年那些灰尘弥漫、热汗淋漓的劳动场面,唤醒了大家的亲切美好回忆,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再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那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细读《此时此地》中的一些章节,让人有当年贺敬之《回延安》的那种感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作者对故乡美景的描绘勾起许多人对家乡的回忆,在国人心中自己的故乡也何尝不是如此这般美丽动人!岁月沧桑,思念如影相随。《父亲的村庄》、《风过郏县》、《曹沟的芳香》、《乡事》这些篇章隐寓着逝者之不可追,古树、古井、古镇、古校、古渡、古洞这些美景无不暗示着昔日的辉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故乡的印象在作者心中是如此的娇艳无比、温柔如水,被一些读者称为“诗意化的历史”,为当代青少年的“最佳精神粮食”。这种充沛的诗意和绵密的物象传达着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

时光总在流逝,生命仍在继续,然而故乡在记忆中不断模糊,故乡在不断沦陷,不仅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农村传统文化日渐凋零。在这激变的时代中,农村日益“空心化”,大批的农村人“逃离”黄色的土地与宁静的田园,进入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在城市不断崛起的同时,农村日渐衰落,昔日那“男耕女织”的田园图景日渐消逝,读《此时此地》就能深刻体会到作者这种失落和忧思。作者在农村所经历的许多童年趣事,如《乡间听曲》《雨里童年》《村庄的腰鼓》《百日祭》《方言俚语乡情浓》等传统习俗也日益淡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郭进拴|新城美韵【三百四十八】

下一篇: 郭进拴|新城美韵【三百五十】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