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当下作文教学要从4个方面进行改革

2016-08-10 |浏览:7403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文章《警惕作文训练中的技术化倾向》,作者写道:“一提到作文训练,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它与方法和技巧联系在一起。笔者听过很多作文教学的公开课、示范课,执教者大都着眼于写作方法和技巧,按照课前设置的目标,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从近几年大家的吐槽、批判来看,作文教学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命题、内容、方法、指导训练四大方面。为此,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能单打一,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取得成效。

  第一,改变作文命题的方向。就当下的情况看,中高考作文的要求,引导着教师平日的作文教学。近几年,不少地区的中高考作文题常常存在朦朦胧胧、模棱两可、生僻怪异的问题,貌似深刻实则不伦不类,仿佛在与考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这种命题风格导致平日的作文教学重技巧训练,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文通句顺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的文辞之美,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今后的作文命题应更多地强调理性、尊重科学,让作文能更多地展现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情感。

  第二,改变作文内容。不少学生作文纠缠于风花雪月、玄虚空洞的问题,语言很美,其中的“万能句”看起来很高深,也极具迷惑性,但观点和材料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因此,有必要把学生从空泛、浮夸的文风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评述现实,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意识。

  第三,改变写作方法。有些学生作文不写自己的生活,而是拼凑网上的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他们不注重体验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现在网上有很多专门提供“好词好句”的网站,各种类型的内容都有,学生学会组装即可。有些学生为了体现所谓的深刻,习惯于堆砌古诗文、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还有的学生为了体现读的书多,旁征博引,不管合适与否,甚至杜撰名言,将故事张冠李戴。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第四,改变指导训练写作的方法。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天天日记、周周作文,追求数量,不求质量,作文教学标准总体上是笼统的、模糊的。按理说,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分别是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的重要时期,老师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遵从这样的规律。现实中,很多老师不论学生的学段,都拿“作家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的阅历、思想成熟度和作家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学生只会写出一些无病呻吟的文章。

                                                                      作者:阚兆成   来源: 蒲公英评论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作文写得差因为从来没有专门的作文课【下】

下一篇: 看动画片,找到素材,写好作文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