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通論(十五) 《詩經》的用韻 中國和外國古代的詩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韻是構成詩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 一。漢族人民的詩歌從一開始就是有韻的。《詩經》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沒有韻,這七篇 都在祭祀詩裏(《周頌》《商頌》)。至於國風、《小雅》和《大雅》,就沒有一篇是沒有韻的。 要徹底了解詩歌的內容,必須了解它的格律,當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樣用韻。 在本節裏,我們主要談兩點。第一是《詩經》的韻例,第二是《詩經》的韻部。 談到韻例和韻部,首先就必須把韻和韻母分别開來。因為韻例和韻部都是韻的問題,而 不是韻母的問題。韻母是指韻頭、主要母音和韻尾,而韻則只指主要母音和韻尾(如果有韻 尾的話)。韻頭不同的字如檀 tán 幹 gān 漣 lián 廛 chán 貆 huán 餐 cān 是可以互相押 韻的。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就構成詩韻。漢語詩韻一般是放在句尾的,習慣 上叫做韻腳。 (一)《詩經》的韻例 韻例就是關於用韻的格律:什麼地方用韻,什麼地方不用韻,和怎樣用韻。我們舉幾首 詩作例子來說明《詩經》的韻例。字的下面加△號、○號、*號的都是韻腳。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周南·關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邶風·靜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鄘風·柏舟)
|
上一篇: 常用詞(十四)
下一篇: 雙聲疊韻和古音通假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