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漢字部首舉例——口部

2010-12-31 |浏览:29714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1)口部之類

 

口舌甘旨言欠

 

(2)心部

 

(3)目部之類

 

目見

 

(4)頁部之類

 

頁首面耳鼻齒

 

(5)肉部之類

 

肉骨血身

 

(6)手部之類

 

手又攴

 

(7)足部之類

 

足止走辵彳行

 

(8)人部之類

 

人儿

 

(9)大部之類

 

大立

 

(10)士部、女部、子部、男部

 

(11)鬼部之類

 

鬼巫

 

(12)示部

 

(13)疒部

 

(14)天文方面

 

日月風雨气

 

(15)地理方面

 

土邑山厂石阜

 

(16)宮室方面

 

宀广尸門戶

 

(17)衣服器用方面

 

衣巾黹革韋糸網  弓矢戈矛刀斤皿缶瓦

 

(18)金玉財寶方面

 

金玉貝

 

(19)水部、火部

 

(20)植物之類

 

艸木竹禾米食酉

 

(21)動物之類

 

馬牛羊豕鹿犬鳥隹虫魚黽鼠

 

(1)口部之類

 

口部的字,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跟口有關的器官,如喉、吻(嘴邊)、噣(zhòu,鳥嘴)、喙(huì,獸嘴)等。

 

第二類是跟口有關的行為,如含(從口,今聲)、嚼(據《說文》,嚼是噍的異體字)、

 

吮、噬(shì,咬)、啼(啼是嗁的異體字,《說文》有嗁,無啼)、叫等。

 

第三類是象聲詞,如呱(gū,小兒哭聲)、啾(jiū,小兒聲)等。第一類字上古較少,

 

後代才多起來。

 

第四類是屬於語言方面的事情,如命(從口從令,會意,令亦聲)、問(從口,門聲)、

 

唯(答應)、諮(諮詢)等。

 

舌部可以認為口部的分支。舌字本身就從口。

甘部可以認為口部的分支。甘字篆文作,表示嘴裏有好吃的東西。旨嘗二字值得討

 

論一下:

 

旨,《說文》:"旨,美也;從甘,匕聲。"本義是味美。《禮記·學記》:"雖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嘗,本義是辨别滋味(《說文》:"嘗,口味之也");從旨(味美),尚聲。

 

《說文》旨嘗都屬旨部,現在一般字典把旨歸入日部,把嘗歸入口部,看不出意符來了。

 

言部可以認為口部的分支。言字本身就從口。跟語言有關的意義,原則上從言從口都可

 

以,例如諭喻、謼呼等;有時候甚至既從口又加言,例如諮(後起字)。

 

言部的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動詞,如諫、謗、讒、誣、諱、謂、諾、謝、許等。在這一類中,有幾個字值

 

得討論一下:

 

謀,本義是諮詢。《說文》:"慮難曰謀。"《左傳襄公四年》:"諮難為謀。"有困難

 

的事提出來商量叫謀,所以從言。《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謀之。"

 

訪,本義也是諮詢。《說文》:"汎謀曰訪"(廣泛地諮詢)。《爾雅·釋詁》:"訪,謀

 

也。"所以從言。《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

 

誅,本義是責。斥責是言語的事,所以從言。《論語·公冶長》:"於予與何誅?"

 

識,本義是知(懂),是記住。《說文》忘字下注云,不識也。忘,就是記不住。古人所

 

謂識,指的是記住古人傳下來的話,所以從言。《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

 

人不倦。"

 

第二類是名詞,如詩、詞等。《說文》詞字在司部。朱駿聲認為詞字應屬言部,從言,

 

司聲。

 

第三類是形容詞。這一類字多與道德有關,如謹、誠、信、諒、詐等(信字《康熙字典》

 

歸入人部)。這些字值得討論一下:

 

謹,本義是謹慎,特别是在言語上多加小心,所以從言。《論語·鄉黨》:"其在宗廟朝

 

廷,便便言,唯謹爾。"

 

誠,本義是誠實,特别是在言語上不虛偽,所以從言。《周易·文言》:"修辭其誠。"

 

信,本義也是誠實。《說文》:"信,誠也"。言語真實叫做信,所以從言。《老子》:"

 

言不美,美言不信。"

 

諒,本義也是誠實。《說文》:"諒,信也。"所以從言。《論語·季氏》:"友直,友諒,

 

友多聞。"(跟忠直、誠實、學問淵博的人交朋友。)

 

詐,本義是不誠實,最初的意思是謊騙,所以從言。《說文》:"詐,欺也。"《左傳宣

 

公十五年》:"我無爾詐。"

 

言部和心部有相通之處,所以誤又寫作悞,悖又寫作誖(現在一般只寫作悖)。

欠部也和口部有關。欠字的篆文是,上半是气字(氣的本字),下半是人字,表示人

 

在呵氣。現在我們說"打呵欠"正是這個欠字。因此,有關呵氣的動作往往從欠。例如吹字

 

從欠從口,因為吹就是"出氣"(見《說文》)。(注:吹在《說文》中重見,口部有吹字,

 

欠部也有吹字。)歎字從欠,因為歎是太息(據《文選》注引),太息就是呵長氣。唏噓(xīxū)

 

多寫作欷歔,是大哭後的抽息聲,所以也從欠。歡欣都從欠,徐鍇說:"喜動聲氣,故從欠。"

 

歌字從欠,徐鍇說:"歌者,長引其聲以誦之也。"長引其聲,也需要呵長氣,所以從欠。

 

此外,有關吸氣的動作也往往從欠。歙(xī)是鼻子吸氣,所以從欠。飲、歠(chuò)(shà)

是喝,喝也需要吸氣,所以也從欠。飲字篆文作),從欠,酓聲,《說文》立有部。

 

歠字《說文》在部。

 

欠部和口部、言部都有相通之處。因此,歡又寫作嘆(有些文字學家認為歡嘆有分别,

 

那是靠不住的),歗又寫作嘯(現在一般只寫作嘯),歐又寫作嘔(現在嘔吐一般只寫作嘔),

 

歌又寫作謌,歡又寫作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表

下一篇: 漢字部首舉例——心部、目部、頁部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