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西方社会对中国有个普遍共识,那就是中国仿造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产品。中国近期的仿造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社会对我们的技术壁垒和制裁。但西方的瓷器发展史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300多年前欧洲各国如何仿造中国的瓷器,再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令人难忘得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同时带动了欧洲工业革命。正是因为这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段历史才应该让中国人以及西方人共同认识其价值,重视其效应。
引入——欧洲仿瓷与欧洲国内瓷器业的兴起
17世纪时更多中国瓷器被运往欧洲,进口商聚敛了大量财富,人们纷纷开始尝试仿制中国瓷器。
实际上中国瓷器最早的仿制品不是瓷器,而是一种名为“代尔夫特”的锡釉陶器。这种技术在荷兰兴起并成名,却为英国和法国所广泛应用。17、18世纪制造代尔夫特陶器的厂商们都广泛仿制了中国瓷器的样式。
英国代尔夫特陶碟(英国18世纪)
锡釉是一种含锡的不透明的白釉,为低温烧成釉.9世纪在巴格达发明,后从巴格达传入摩尔人的西班牙,13世纪传入欧洲其他地区。意大利的马略卡陶器和荷兰代尔夫特陶器均为各种不同的锡釉陶器.
然而这些陶器基本质量低劣,这就意味着人们必须继续寻找一种更为精确地制瓷配方。直到18世纪早期,在迈森发现了这种配方。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期,欧洲陶瓷制造商大多仿制中国瓷器的风格与样式,很多时候是直接复制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事实上,这一时期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依赖中国瓷器的样式。
代尔夫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荷兰的6个据点之一。也就是在那时中国的瓷器引入荷兰,并发展成了荷兰著名的代尔夫特青花瓷器。十八世纪以产陶瓷而闻名,著名的陶瓷制造中心。欧洲美丽的国家荷兰,有一座陶瓷名城——代尔夫特,有700多年历史,欧洲人称她为欧洲瓷城。这个城市精制的青花陶瓷很有名气,产品远销国内外。
代尔夫特城,位于荷兰皇宫所在地海牙和著名的港口鹿特丹之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如诗如画的运河穿梭于城市之间,离鹿特丹只有14公里,到海牙只有8公里。人口9.4万,城市面积24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有电车、火车和公共汽车。乘火车至首都阿姆斯特丹只有60公里。该市华侨华人比较多,人们称它“中国城”。
代尔夫特市工业发达,主要生产蓝白陶瓷。1584年(明万历12年),皇宫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向景德镇订购青花瓷和白瓷9.6万件,国王就萌生了仿制景德镇瓷器念头。1610年左右,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人根据皇宫的授意,从中国景德镇等地采购白瓷釉和青花颜料。皇宫派专人筹建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厂,召集制陶名匠在代尔夫特丌始仿制景德镇的青花瓷,通过反复试制,制成了白釉蓝花精细陶器。1630年,代尔夫特陶工根据南京瓷塔彩色瓷砖的启发,生产彩色陶砖,用白陶砖拼成长方形,绘画梅花、牡丹、狮子等图案,供欧洲各国皇宫建筑宫殿。1647~1665年,中国清兵入关发生战争,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人从广州运到荷兰的瓷器大大减少。为满足市场需要,代尔夫特皇家陶瓷厂,大量仿制中国青花瓷,发展为著名的“代尔夫特蓝”(青花白陶器),看起来就象中国式青花瓷,除了供皇宫使用,还大量供应欧洲市场。在欧洲享有盛名。18世纪,中国景德镇工业文明传入欧洲,代尔夫特瓷工掌握了瓷土中添加氧化铝较高高岭圭的奥妙,逐步制成1170℃高温烧成的青花瓷,该市陶瓷工业步入新的境界。
代尔夫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荷兰的6个据点之一。也就是在那时中国的瓷器引入荷兰,并发展成了荷兰著名的代尔夫特青花瓷器。十八世纪以产陶瓷而闻名,著名的陶瓷制造中心。欧洲美丽的国家荷兰,有一座陶瓷名城——代尔夫特,有700多年历史,欧洲人称她为欧洲瓷城。这个城市精制的青花陶瓷很有名气,产品远销国内外。
代尔夫特城,位于荷兰皇宫所在地海牙和著名的港口鹿特丹之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如诗如画的运河穿梭于城市之间,离鹿特丹只有14公里,到海牙只有8公里。人口9.4万,城市面积24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有电车、火车和公共汽车。乘火车至首都阿姆斯特丹只有60公里。该市华侨华人比较多,人们称它“中国城”。
代尔夫特市工业发达,主要生产蓝白陶瓷。1584年(明万历12年),皇宫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向景德镇订购青花瓷和白瓷9.6万件,国王就萌生了仿制景德镇瓷器念头。1610年左右,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人根据皇宫的授意,从中国景德镇等地采购白瓷釉和青花颜料。皇宫派专人筹建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厂,召集制陶名匠在代尔夫特丌始仿制景德镇的青花瓷,通过反复试制,制成了白釉蓝花精细陶器。1630年,代尔夫特陶工根据南京瓷塔彩色瓷砖的启发,生产彩色陶砖,用白陶砖拼成长方形 ...
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工厂建立于1653年,荷兰制陶业的巅峰时代。他的第二任主人在蓝陶产品的标志中引入了一个小瓶的符号,所以直到如今它还保留着“陶瓷小瓶”的别称。19世纪初,在与英国的韦奇伍德陶瓷以及欧洲一些其他的陶瓷制造业的竞争中,荷兰制陶业受到重创,1840年前后,“陶瓷小瓶”就已成为了代尔夫特仅存下来的陶瓷厂。1876年,代尔夫特土生土长的一位工程师优斯特(JoostThooft)接管了这座工厂,并决心在这里重整旗鼓。他将自己名字的缩写“J”加入了陶瓷制品的商标中,并存留至今。代尔夫蓝陶一直受到皇室的亲睐,并于1919年被荷兰皇室授予“皇家”称号。
虽然荷兰蓝陶源自对中国青瓷的模仿,但却独具一格,荷兰的蓝陶是陶器,而中国的青瓷是瓷器。代尔夫特蓝陶与中国青瓷相较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蓝色可以变幻出千万种不同的层次。因此,画师可以在陶器纯白的底色上非常完美的表现出明暗,实现空间与体积的塑造,以再现油画的效果。
代尔夫特蓝陶的原料选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陶工人将这些黏土用水搅拌后注入事先设计和制造好的模具中,待干燥收缩之后,便获得了最初的陶器。而后,工匠们将会对其进行修理,使其表面光滑、均匀。之后上上一层薄薄的釉底料,并将其送入窑中进行初次烧制。这些陶器而后被交到画师手上。
我们在一个全白的盘子上作画。这个盘子已经烧过一次了。我们首先要画上轮廓。我们有一个模板纸,看这张纸上有小洞。我用碳素粉在模板纸的后面擦拭,之后就在盘子上留下了画面的轮廓。然后,我就开始画了。你看颜料是黑色的。这是一种含有氧化钴的特殊颜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变为蓝色。
画师们会在这些或瓶或罐、或盘或碟上描绘出各种图案。这是整个蓝陶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初次烧制后的陶器结构疏松,表面的孔状结构能在瞬间吸附颜料,画笔一旦有错,便会成为废品。之后,这些陶器将由工人再上上一种透明的白釉。这层釉会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度的时候融化为透明的玻璃层,由此手绘的图案露出了它们最后的妆容,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成品。
在所有蓝陶制品的背面或者底面你都会看到一个皇家代尔夫特的标志。这个标志的顶部是一个小瓶子,这是这座工厂的第二任主人留给它的纪念。然后是一个字母“J”,来自于19世纪重振工厂的新主人优斯特(JoostThooft)的名字缩写。之后就是Delft的名称,再接下来分为左右两边。左边是画师的名字缩写,右边是2个字母的制作年代编号。代尔夫特蓝陶的这个皇家标志就好像中国画的落款,它是鉴别蓝陶真伪的重要依据。
1915年皇家代尔夫特工厂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第一件蓝陶画盘,之后圣诞画盘成为了代尔夫特蓝陶的一个传统。通常圣诞画盘被做成两种规格,直径为25厘米的大盘,或者18厘米的小盘。每一年画盘上都会被绘上独特的图案。 )
蓝色洋葱是迈森瓷器最有名的系列之一。
这一系列最初制造于18世纪中期,是基于一种中国瓷器的样式,起初被称为“球体”样式。
虽然很大程度上模仿中国生产的瓷器,但迈森工厂在1740年生产的碗碟中却明显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主要是由于迈森的画家们对中国瓷器上描绘的水果和花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混合了各种元素,制成欧洲人较为熟悉图案。所谓的“洋葱”并不是真正的洋葱,根据历史学家的观点,它极有可能是中国瓷器上的桃子和石榴的变体。
蓝色洋葱系列,整体图案设计构思精妙,融合了花卉图案、桃子和石榴,中间绘有牡丹与紫苑,其茎干则围绕这竹竿蜿蜒盘旋。
融 合——中国瓷器出口贸易的开始
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的瓷器开始运往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人进行海上勘探的黄金时代,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首,荷兰人和英国人也紧跟着加入了这支队伍。正是在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欧洲人喜爱上了美丽的中国瓷器。
16世纪,葡萄牙商人开始进口明朝晚期青花瓷,使得克拉克瓷器(由于负责运输的是葡萄牙克拉克帆船而得名)贸易得以扩张。1602年和1604年,各有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圣亚戈号和圣卡塔琳娜号被荷兰人所俘获,船上千余件瓷器被拍卖,由此激起了欧洲瓷器热潮,英国和法国国王也成了买主。很多欧洲国家在远东建立了贸易公司,其中名望最高地要数荷兰东印度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贸易持续至17世纪中期,由于1644年明朝衰亡引发内战,货源被中断,于是欧洲商人将目光投向日本。
青花花卉纹烛台(英国19世纪)
作为无价之宝,中国出口瓷器出现在17世纪很多荷兰绘画作品中。在杨特里克的图画中,描绘了两只晚明时期克拉克式样的瓷器,靠前的一只被荷兰人成为“klapmuts”。由于时间久远,图上的颜料大都已经褪色。
康熙年间,景德镇瓷业得到整顿,出口贸易再次兴旺。自17世纪晚期起,中国出口的瓷器包括青花瓷和五彩瓷。瓷器样式有花瓶、碟、茶具、执壶及其他实用器具、人物塑像和鸟兽。中国白瓷器和宜兴紫砂壶也传到了欧洲,给予那些急切想要模仿中国瓷器的陶工们很大的启发。
创 新——欧洲瓷器发展的创新
18世纪初,许多欧洲大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成功仿制了中国瓷器。最早的欧洲瓷器实际上是由现今德国境内的迈森所制造。
欧洲工厂一开始是仿制中国瓷器的图案,同时立刻开始尝试研发属于他们自己的釉料和样式,并发明了装饰物品的新用处。
长久以来,欧洲各地的瓷器产品都以不同的风格与制造商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德国迈森、法国塞夫勒、奥地利皇家维也纳、意大利波迪蒙蒂。英国有名的制造商包括:韦奇伍德、德比、伍斯特、切尔西、科尔伯特、波尔等。
五彩开光山水楼阁纹八方盘(18世纪英国)
这是18世纪英国制作的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瓷盘。
欧洲工厂一开始是仿制中国瓷器的图案,同时立刻开始尝试研发属于他们自己的釉料和样式,并发明了装饰物品的新用处。
长久以来,欧洲各地的瓷器产品都以不同的风格与制造商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德国迈森、法国塞夫勒、奥地利皇家维也纳、意大利波迪蒙蒂。英国有名的制造商包括:韦奇伍德、德比、伍斯特、切尔西、科尔伯特、波尔等。
无疑,欧洲瓷器最初的创新主要是在镀金装饰、转印丝网印刷以及整体式样等方面,很快就融合了当地元素和风格。大型绘画作品上的艺术风格与主题也立即融入了瓷器绘画与装饰。
随着时间推移,欧洲制造了纯正欧式风格的新瓷器。在功能方面,瓷器的用处也被扩展应用于许多装饰及实用物品,包括照明、书写工具和家具。
欧洲通过创新,从起初纯粹复制中国瓷器发展至今,已制造了一系列欧式艺术装饰风格的崭新瓷器。
发 展——欧洲瓷业的发展
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瓷器业发展迅速,成为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新兴行业之一。欧洲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观念与做法,从工厂发展到分工明确的装配流水作业法,都首先出现于陶瓷业。从原先以农业与农村生活方式为主,转变为工厂就业,向城市迁徙。尤其在英国,由于瓷器业大规模发展,许多工厂雇佣了上万名来自边远地区的员工。
粉彩花卉纹长方盘(18世纪英国)
18世纪,瓷器业迎合了新兴中产阶级,并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此开拓了新市场。陶瓷开始成为中产阶级的收藏品。瓷器也作为珍品,出口到欧洲列强迅速扩张的殖民地,其中以英国殖民地最多,向美国的出口贸易变得更为重要。
这些几千年来都未曾改变的中国传统瓷器业竟然在短短一个世纪中对于整个欧洲产生了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它转变了欧洲经济及文化遗产,至今仍是一份不朽的传世之宝。
上一篇: 全国两会:来一场陶瓷革命,重塑中国陶瓷 世界话语权!
下一篇: 清凉寺汝窑素胎器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