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中国工匠精神的复兴

2016-06-29 15:06:15 | 浏览:23315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说到工匠精神,我们脑海里可能会浮现一系列听起来就很美好的词。然而,国人工匠精神的缺失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国人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吁,在年初李克强总理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那么,我们是否有去思考过,造成国人工匠精神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现代人主观上越来越不愿意去传承这样一种工匠精神。那意味着年轻时必须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年长时也可能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甚至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而自古以来我们都注重功成名就、光耀门楣,现代社会更是演变成有钱才是成功,我们的成功学,比任何时候都更现实、更势利、更急功近利!这样的价值观驱使之下,劳动似乎是可耻无能的体现。会有多少人愿意去成为一个手艺劳动人?或者是职业人呢?!
国外手艺人被称为“职人”,即使没有大量的物质财富,职人也能够赢得尊重。而赢得尊重的筹码,就是他们的工匠精神。职人靠工匠精神获得人生尊严。
他们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对自己的工作永不懈怠,对自己的出品近乎苛刻,始终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而他们的普通民众,也对“职人”的这种工匠精神大加赞赏,所以做了一辈子寿司的小野二郎,会被尊为“寿司之神”。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一个做了一辈子包子的人,即使技艺再如何高超,恐怕也不至于被普通民众所推崇。其次,在金钱至上拜金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国人喜欢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而不愿意脚踏实地下功夫。比如,中国工厂拿电扇把空包装吹走了事,而美国企业却斥巨资研究解决问题,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自古以来为人所推崇,近年来又演变成“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论调,所以中国人办起事情来,能走关系的绝不费力气,这样的一种“聪明”,又怎么可能有利于大巧若拙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再次,现代中国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也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工匠精神”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一味求快肯定是和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的。另外,近些年来房价、物价的大幅上涨,也让很多人年轻人不堪重负。成为一个手艺人,一开始不仅第四,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工匠精神根本就无从谈起。试想一下,你花了十年功力才精心打造出来的品牌,被人家拿去稍微做了点改动就算作自己的东西,并且价格要低廉得多,关键是居然没有法律手段阻击这种无耻的行为!模仿侵权者的违法成本低,违法的获利就会很高,这样的市场生态下,还有几个工匠会继续本着工匠精神去呕心沥血做设计?
最后,中国消费者的某些行为,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是贪小便宜。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以淘宝价买到优质商品。而真正本着工匠精神创造出来的产品,其价格在同类产品中肯定是偏高的,一味贪小便宜买劣质货,只会打击到那些真正用心创作的工匠。二是对产品要求马马虎虎。消费者的挑剔行为,是产品质量改进重要的外在压力和动力。若消费时只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则会变相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总而言之,无论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化,还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现实,都在杀死真正的工匠。真要追究起“罪魁祸首”,恐怕还是文化。试想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多少是提倡年轻人去扎扎实实做一辈子的“工匠”的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们的文化所推崇的,永远是力争做劳心者而不是踏实做劳力者。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工匠精神的复兴,还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黑陶茶具的使用方法及保养

下一篇: 均陶和钧瓷啥关系?且听李建峰在宜兴均陶文化研讨会上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