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烧成方式多样化
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语汇精练地概括了几千年来人们对陶瓷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想象。而如今,科技的发展影响了当代的上层建筑,“千峰翠色”在陶艺界已不再是绝对,“类冰似玉”也不再是形容当代陶艺的御用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陶瓷行业上演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窑炉的不断改进,烧成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就了各种釉色、质感的出现。当代陶艺在当代艺术文化背景影响下在审美取向上呈现出多重性的特点,因此,对烧成工艺的探索从观念和出发点上也随之演变。早在原始社会,基于生产力的落后,人们思想的闭塞以及人类对火的简单认识,人们使用简易的窑炉和烧成方法将泥土烧结,使其可以蓄水,今天,陶艺家重新使用坑烧、熏烧这些古老而又简单的烧成方法完成作品的烧制,他们所追求的一种反朴归真,在当今钢筋水泥的时代为的是使作品保留本质的、回归自然的美感,人们也从这种原始粗犷的表达方式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制陶情感的始源。
古代陶工创造性地将器物放入匣钵里烧制,以此避免在烧窑过程中柴灰落到釉面上而造成瑕疵,而现在人们使用匣钵,一方面是为了装护坯胎,另一方面则是以此方法发展新的工艺手段,为作品增添“火的印记”;“古代陶工视烧塌变形的器物为残次品,现代陶艺家则结合创作需求,利用火于高温下对泥坯形体的作用,人为制造塌陷效果,将本属烧成缺陷的工艺问题转化成作品形态的需要。这些以现代审美角度为出发点的烧成方法,体现了当今陶艺创作在烧成观念上的转变。”
上一篇: 陶瓷艺术设计
下一篇: “当代”柴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