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判断标准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土与火的直接对话,这与传统中的“瓷坯宜净,一沾泥滓,即成斑驳。且窑风火气,冲突伤坯,此所以必用匣钵也。”○16是有很大区别的。当代柴烧很大程度上即体现在: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匣钵,匣钵的不再使用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为了增加偶然的效果,陶瓷雕塑创作者们对窑炉中火流动的路线也有着与众不同的设计,改变着火与陶瓷胎体接触部位都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它是横焰式窑,那么具有方向性。此时的作品具有正反两面的变化和火走过的痕迹遗留。可以看得出现代柴烧对陶瓷雕塑的把握是在一个更宽广的基础之上的,她反对工业化生产的“冷冰冰”,也跳出了“中正方圆,力求完满”的传统制瓷标准,反映艺术在更高层次的回归。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这也预示着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理念的变更,传统的烧窑过程中,在表象上火没有对陶瓷产品产生直接影响,讲得直白些就是火的形态并不被当时制瓷艺人看成是作品的一部分,而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很多作品中“火的语言”竟成为了一件作品的很重要部分,甚至是某些作品中的主角。一件当代陶瓷雕塑的最终形式并非在入窑前就已经思考得面面俱到,人把造物的权利部分地交给了土与火自身的创造,火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偶然因素成为最终作品装饰或造型的一部分,人有时更像一个旁观者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体悟造物的原始状态。这与传统的制瓷追求明确的烧成目标是有很大的本质区别的。传统重的是技术,而当代更加倾向于观念的重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们此时关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确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上,而更多在于窑炉烧制时候的气氛、陶土的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的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对一件作品最终形态的影响,作品的细节因此呈现了较多偶然性的特征,作品的品格也因为这些偶然性的细节而被呈现。
上一篇: 多种多样的陶瓷烧成方式
下一篇: 陶瓷烧制—熏烧和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