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2016-01-30 11:46:32 | 浏览:11526次
分享到: 
 
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赤翼行九州 白义贯天地 ——宋钧窑月白釉八骏马赏析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据考古资料发现,钧瓷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全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长达700余年。产地以禹县“古钧州”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延伸,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之说。可见其规模之大和影响的深远。目前在全国的十多个省市中,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烧窑遗址,南起河南的临汝、峡县、新安、鹤壁集、安阳、林县、浚县,北起河北省的磁县、山西省的浑源以及呼和浩特,遍及华北大地。钧瓷以它的特别、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与众不同的地位。它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在瓷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从东汉开始出现现代意义的瓷器,至唐代时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并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但无论是越窑青瓷还是邢窑白瓷,它们的釉色都是单一的,非青即白,无有例外。钧瓷则不同,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才能实现。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釉的流动,使它出现像窑变一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似有意,似无意,似有形,似无形。妙趣横生,变幻莫测,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河。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惊心动魄的美丽震动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到了宋徽宗初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这就为钧瓷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机。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最为动人心魄的窑变精品呈现出来。这些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建造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火苗柔和,窑内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铜红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述: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钧红釉的创烧成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十年之间,宋钧官窑将钧瓷窑变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

  宋钧特别是官钧窑的作品,窑变釉色自然温润,真正体现出火的艺术。故古俗语有“黄金有价钧无价,贵在一釉多变化”、“钧瓷一件,变化万千,欣赏不俗,余味无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可见其珍贵程度。

  钧瓷艺术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漫长岁月,其间又受到其他姊妹艺术的影响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中国青瓷历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产的主流。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它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窑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烧成过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由同样的釉料釉色而成为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钧窑制品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钧釉的乳光和窑变赋予钧瓷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效果,与钧釉的化学组成和工艺过程分不开。钧釉乳光和窑变的形成机理,钧釉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外观特征与工艺过程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许多陶瓷工作者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象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的牡丹,或肖深红的海棠;蓝紫相间,如蔚蓝水光中泛出的片片紫浪,绚丽多姿;紫红相映,如莹润的玛瑙,凝厚深沉。钧瓷的这种窑变艺术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且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精品。

  钧瓷虽属北方青瓷系统,然而,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看,钧瓷又不是一般的青瓷。中国传统的青瓷釉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高温釉,而钧瓷的乳光蓝釉是靠釉中的液滴状分散相对短波蓝光的散射作用而呈色的。突破了单色的范围,巧妙地利用氧化铜的作用,通过烧成其间氧化焰和还原焰的相互转化,使传统高温色釉由单一的青瓷发展为五色的多彩釉。钧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玫瑰红、胭脂红、火焰红、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蓝、海蓝、月白、鱼肚白等,以朱砂红为贵。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

  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制瓷工匠合理地利用各种原料制坯,基本上掌握了原料的烧缩性能。合理的使用原料,保证胎釉的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基本一致。釉质玻璃化程度好,促进胎釉间钙长石中间层的形成,使胎釉结合程度高,釉层一般无剥釉现象。釉料配制含磷、钛、铜、锡等元素,为复色窑变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质厚实,乳浊度高,更利于釉面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釉面颜色纯正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另外,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等。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釉面色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也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其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其美很难能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富于变化。在无釉的胎质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和挂釉较薄的地方)一般呈酱黄色。有釉的部分,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釉面有动感,不死板。充满活泼。凸棱、弦纹、乳钉之处釉面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化的美感。

  钧窑做为宋五大名窑之一,其制作技术历来为后人仰止。其制品更是众多的收藏大家们逐鹿之对象。而一旦收为囊中,则秘而不宣,非亲朋知己无以分享。使人难以识得其“庐山真面目”。

  然天公佑我,偶然的机会,使我走进了在浙江这个文物大省鼎鼎大名的浙江金华婺州博物馆。堂皇的馆舍,内涵丰富的藏品,都使人目不暇接。然而,当我在馆长傅洪卫先生的陪同下走到了一组柜前,被柜中的一组器物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是一组宋钧窑月白釉马,共八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釉色,胎质,造型无不精妙,美不胜言。

  然古语有云:“独乐乐,与人乐,孰乐”,征得了收藏其多年的傅洪卫馆长的同意,将其分享出来,供同道朋友们美哉!

  这一组栩栩如生的八匹骏马,大小都在高20多厘米,长25厘米左右。形态各异,有的侧躺于地上,蜷着马身,三只腿悠闲的伸展,右后腿抬起,用马蹄蹭挠着颈部。有的完全仰躺在地上,四肢自然的摊开,尽情享受片刻的惬意。有的后半身伏地,两条后腿向后伸展,昂立马头,两只前腿向上抬起又自然弯曲,尾巴翘立,有的屁股坐在两条后腿上,立起上半身,用左前腿释放着头部的不适。有的把身子弓成圆形,低着脖子,尽力用前腿去蹭够背部的痒处。有的只腹部着地,后腿抬,前腿探,脖子尽力摆向一侧、有的全身躺在地上,四肢安闲,脖子稍抬,好像要静听什么声音,有的索性仰躺在地,曲颈低头,后腿上台,前腿低垂,有的将马身拧曲呈“S”形,前腿盘曲在后背上。八匹马马尾或伸或曲,马嘴或张或闭,马耳或附或展,造型憨然夸张而又富于情理。八骏马全身均满施月白釉,釉层浑厚,釉质莹润。月白釉的马身上有不规则的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蓝色窑变。耳朵、口、头部、肘部、蹄部等挂釉薄处都露出浅褐色。八骏马底部均露胎,底足中央有不规则的小孔。

  八骏马为仿生器物,纯手工捏塑而成。此种工艺对胎土质量要求极高,必须使用上好的陈腐时间很长的胎土才能捏造。蹄、耳、腿、尾、头和马身都是分段捏成后粘结在一起,高难度的成型工艺、精准的烧造技术,造就了其的不菲的身价。长颈溜肩,曲线优美,全身线条过度极其自然,拿捏极准,气韵连贯。更显飘逸潇洒。又兼刻、划技术高超,马筋、马股的淋漓尽致,显示马不屈不挠的斗志。炯炯圆睁的马目,昂扬着自信和向上的精神。肥厚而滋润的月白釉面,宝光四溢。匀净晶莹而清醇华滋,色泽怡人而高雅幽逸,十分养眼。胎质细腻而坚密,釉色纯净而莹然,特别是经过千年地气的陶冶及漫长岁月的摩挲,已泛出一层温淳的包浆,弥散出悠悠的沧桑之气。莹润如玉。自然老化的釉面上土沁、土蚀明显。开片的缝隙中自然渗入的褐黄色的油亮包浆累计着时间的记忆。死亡的气泡留下的黑洞中呈现各异的结晶展现着酸咸冷暖的变化,釉薄处显露的黄色氧化筋则诉说着泥土的沧桑。方形底足,外沿刀削痕迹明显自然,足底有粘沙,有析铁痣、火石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先人们高超的技艺,他们用无声的的语言塑造了马的优美形象,用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揭示了马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合群而严守伦理、高贵而朴实无华。它是善良的使者、健美的化身、品格的典范、精神的象征。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通过对各种马型的塑造,来表现马要摆脱各种束缚限制,追求广阔自由天空的梦想。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是具有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很好听的名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其实,骏马的神奇传说都是在形容贤良的人才,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此宋钧窑月白釉的八骏马,必是当时为宫廷烧造的礼器,或是皇帝作为思贤之物,或是激励贤臣的赏赐之物。可见其高贵的出身。留存至今,又如此完美,所以更显弥足珍贵。在当今拍卖市场上,宋钧窑瓷器一直为大家们追捧,此八骏马应为宋钧瓷器中的佼佼者,不仅收藏空间巨大,而且还能让我们领略到深厚的文化。

上一篇: 元明时期龙泉窑牡丹瓶鉴藏

下一篇: 金代定窑白釉印花蟠龙纹盘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