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漁 父[1]

2010-12-31 |浏览:31836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2],行吟澤畔[3];顏色憔悴,形容枯槁[4]。漁父見而

 

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5]?何故至於斯[6]"

 

[1]本篇也是屈原死後楚國人為悼念他而記載下來的有關傳說。本篇表現了屈原不願同流合污,寧願"

 

清白以死直"的高尚品質。漁父,漁翁。父(fǔ),男子的美稱。

 

[2]潭,水淵。江潭,在這里泛指江湖之間。

 

[3]澤畔,等於說水邊。

 

[4]顏,眉目之間。色,顏氣(臉色)。形,身形。容,容貌。槁,乾枯。

 

[5]三閭大夫,楚國官名,主管楚國屈、景、昭三姓王族的事物。

 

[6]為什麼弄到這個地步?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1]"

 

[1]是以,因此。見,被。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1],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

 

其波[2]?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3]?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4]"

 

[1]凝滯(zhì),凍結不流,這里指固執不變。物,指客觀時勢。

 

[2](gǔ),渾濁,使動用法,即弄渾濁。

 

[3](bū),吃。糟,酒糟。歠(chuò),同啜,喝。醨(lì),薄酒。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你為什麼不同

 

流合污呢?"

 

[4]深思,指憂國憂民。高舉,行為超出一般,與衆不同。令,使得。自令放,自己招致放逐。為,句

 

末語氣詞,表示疑問。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2]?寧赴湘流,葬身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

 

塵埃乎?"

 

[1]沐,洗頭。浴,洗澡。彈冠,振衣,指去掉衣帽上的灰塵。

 

[2]察察,潔白。汶汶(mé  n mé  n),污濁。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1]。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2];滄

 

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3]"遂去,不復與言。

 

[1](wǎn)爾,微笑的樣子。鼓,拍打。枻(yì),船旁板。

 

[2]滄浪,水名。濯(zhuó  ),洗滌。纓,帽帶子。

 

[3]這幾句也是"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的意思。

 

 韻部 清、醒,耕部。移、波、醨、為,歌部。汶、塵,文真合韻。清、纓,耕部。濁、足,屋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卜 居[1]

下一篇: 古書的注解(上)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